用人文的“摸不着的脑”导引市场“看不见的手”

记者:探索未来重建价值观之路,就不能不张扬人文精神对市场经济社会的能动作用。前面谈的话题层面主要是市场机制对价值观的正面作用以及功能局限,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是很大的。我们经常讲市场不是万能的,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其实,人文精神超越性的社会功能,也能对市场经济起到塑型、纠偏、修复、导引作用,引导国人追求入乎市场之中、出乎市场之上的非功利的生活意义。
陈立旭:确实是这样。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紧要,只有人才顽固地追问生存意义。这正是人文精神的精髓,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大标志。与市场目标相比,人文精神致力于滋养人的完整性、丰盈度,向人们展现真善美的理想王国,启迪人们追求人类普遍利益以及超越性的价值。
    如果说人类文化精神最高价值取向是真善美,那么并不能奢望市场也关注这些目标、价值,更不能奢望市场机制运作能自发地帮助人类达到这些目标、价值。比如在伦理道德方面,市场经济主体逐利动机可以生发出一种利己利人的互利道德规范,但市场经济的自发运作生发不出利他主义这种善行。利己利人的市场道德规范侧重于对经济人自利理性的作恶倾向加以外在的钳制而缺乏人性的内在的润泽。人们一味任物欲膨胀和功利驱使,就会弱化乃至丧失认识和追求事物真善美的兴趣和能力,堕入有感官而无心灵、有物欲而无肝肠的失衡状态。

记者:如何谋求人文最高价值取向与市场最高价值取向之间的平衡?有人提出,人文精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功能的发挥,就表现在对市场经济的全面拒斥和抛弃,而在市场经济秩序之外,再设计一个经济社会秩序。
陈立旭:这种救世主式的妄想是不现实的。既然我们已经确定市场经济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体制,我们对真善美的张扬就不可能离开市场经济培育的自主、互利、公平、守信等某些基本精神价值而另起炉灶,而是在此前提和基础上再提升和再引导。比如,人文价值体系建设中,对利他主义的弘扬并不是奠基在对利己利他道德规范的否定上,而是把它作为人的道德境界进一步升华的中介环节,因为利己利他相对于损人利己已是道德上的一大进步。利己利他道德更适合于市场交换领域,但在社会的其他诸多非市场领域,奉行利己利他的准则,显然远远不够,有时甚至是荒唐的。面对落水儿童或公共场合的抢劫案、强奸案,难道可以讨价还价,获得一份报酬和奖赏后才救人于危难吗?此时更需要的是利他主义的道德精神。

记者: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道德堤防久已失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三德”底线失守,让人感到道德困境的深度存在。在因腐败、渎职落马的大批官员身上,也能找到官德缺失、行政伦理弱化的根源。最近我们报道了福建罗源县干部乘坐政府公车撞死撞伤群众后见死不救、围观者袖手旁观的事件,这种缺失公德的“集体冷漠症”会扩散成为社会之癌。
陈立旭: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准则也有及不到、不应及到的地方。正是在这些地方,包括道德高尚在内的真善美的人文价值应焕发出旺盛生命力!

点此返回 【2010考研时事政治专题】

推荐阅读:>> 沪江考研精华汇:考前四十天必读 <<  

考研最后冲刺欢迎报名参加【2010研英强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