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I.阅读下述案例,回答问题。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老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 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 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 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的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 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 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上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所考查知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答题时运用这一考点,请结合材料进行答题。这里仅列出答题相关知识的要点)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以斯金纳为代表。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刺激之间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取到好成绩、教师表扬等,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没受到表扬,则没有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若能合理地增加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Ⅱ.分析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老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辞职,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站看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参考答案:(所考查知识:教育研究方法的观察法、访谈法、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方法等。答题时运用这些考点,请结合材料进行答题。这里仅列出答题相关知识的要点——问题1答案,为观察法和访谈法。问题2答案,可以选择教育实验法,具体选取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实验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使用:1. 对研究对象无法进行控制;2. 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 由于社会道德的需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二)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适用范围: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
访谈研究法的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三)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的优点:1.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2.它可以使我们能够得到自然条件下遇不到的或不易遇到的情况,这样可以扩大研究的范围。3.它可以重复验证。4.实验使研究者有可能准确的、精细的、分别的研究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比较容易的观察某种特定因素的效果。5.进行实验时,可以有计划的控制现象和环境,造成便于精确测量和运用机械方法记录的条件,使研究更为精确。
教育实验研究的缺点:1.它需要花较多的人力,有时往往受到实验设置,以及其他实验条件的限制。2.它控制现象和环境比较困难。因为教育实验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像自然科学的实验室那样实行严格的控制是不可能的。3.它对参加实验研究人员的要求较高。
(四)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
属于准实验设计,不能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被试和随机分配被试于各种实验处理,一般是以原自然教学班为实验单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度。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控制,但对无关变量控制较差,只能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模式:O1   X   O2
……………
     O3       O4
特点:1)有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一般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或学校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因此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但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由于不能以随机等组或配对方法去分配被试,只能试图去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如年龄、性别、标准化学科测验分数、上课时的表现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尽可能使组间平衡,两个组等价。2)都有前后测。
优点: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局限性:1)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2)前后测的相互作用。因此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本,以避免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四)教育行动研究
特点:
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
优点:可以解决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可以产生一个实在的成果或有用的程序;可以为改进教与学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其开展与实施也相对容易。
缺点:精确度低,容易产生误差;信度与效度低;只适用于其所开展的具体环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2010年的教育学专业试题难度适中,强调基础,注重能力,既考查细节,又关注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也完全符合是考试大纲的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在学科分值划分、科目题目比例划分上,也符合大纲的相关要求。由此,也说明了考试大纲的指导性意义和重要性,也证实了博仁一贯所强调的注重基础、深入理解,重视应用的学习方法,试题中大部分题目的考察,也都是博仁的各位教师所强调的重点,只要考生注重基础,结合考试大纲,依据教师的指导,扎扎实实的认真复习,考到高分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考完啦!2010年考研结束后干点啥呢?

温馨提示:沪江考研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2010考研真题和考后答案,敬请关注沪江!

更多考研答案和真题汇总消息 >>

查看更多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信息 >>     考研政治真题信息 >>     考研数学真题信息 >>

查看更多2010年考研英语答案信息 >>     考研政治答案信息 >>     考研数学答案信息 >>

【调查】2010年考研英语难度大调查 >>        【调查】2010年考研政治难度大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