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经济须先创新“引擎”

“创客”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当天,李克强饶有兴趣地体验了智能机器人、机械臂等创意产品。临行前他评价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事实上,在中南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最高频的词组之一。过往的100次常务会议中,有22次部署了创业创新等相关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新闻通稿中出现了32次。

创新经济须先创新“引擎”。一直以来,李克强把“双创”比喻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也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这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也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

半年后,李克强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说:“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今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仍然蕴藏在制度变革之中……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

当时,斯蒂格利茨向总理提出疑惑:中国在减少贫富差距方面,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中国如何克服社会不公平现象?

李克强给出的答案之一就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说,政府主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使创业者感到更加便利。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为“双创”清障搭台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2月25日,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6月10日,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6月24日,部署促进“互联网+”行动;7月15日,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来源:中国政府网)

二、考研政治知识点剖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这些理论足见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创新认识的深化。回顾考研政治理论涉及创业与创新的有马原理还有毛中特。今天我们从毛中特的相关知识点去分析一下总理的创新理论。

原理链接(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这些正是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

原理链接(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创业需有体制和机制保障,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等都是国家对大众创业支持的表现。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是对大众创业的切实保障。

以上是根据考研政治毛中特相关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同学们也可以有其它角度如哲学、思修等的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当然真正答题的时候要与问题相匹配,切不可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