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1.供求机制是通过:

A.竞争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B.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C.商品生产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D.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构成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有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关系。市场供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的涨落又会反过来刺激和调节供求的增减。首先,供求影响和调节价格。如果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其次,价格也影响和调节供求。市场商品价格上涨,会减少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其供给;反之,市场商品价格下跌,会增加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减少其供给。供求随着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增减。最后,价格总是调节市场供求平衡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0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22.:在社会分工系统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追求是:

A.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                       

B.通过竞争机制进行的

C.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D.通过供求机制进行的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紧密相连、同时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利益展开的争夺,它包括生产者之间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竞争,还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主体的分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1页;《大纲解析》第122页。

23.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

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C.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D.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的微观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一个真正的利益主体,只是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处于无权、无责、无利的地位,其结果必然导致国有企业自身缺乏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经过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改革阶段,国有企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到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阶段。现代产权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前两个特征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全责明确的特征,后两个特征说明了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国有企业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清晰,怎样使国有企业做到产权清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24.对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是:

A、增加国有企业资产数额                    

B、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

C、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D、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途径。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要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不断增值。国家对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权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或机构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出资人要到位,要有人或有机构对国有资本负责。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资产净值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一般企业应建立有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其中重要的由国家控股。国有独资公司也要尽可能由多家国有企业共同持股。要完善对国有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实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做法。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形式。要继续探索通过完善监事会,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25.把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进行界定,可以将企业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类型。业主制是单个人所有、独立决策、盈亏自负的独资企业。它在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出资者个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合伙制是两个人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它在法律上也是自然人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公司制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组建、设立、管理、经营的企业组织。公司是一个法人企业,以法人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制企业有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企业法人组织。这里的有限责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就投资者而言,出资人仅以投入企业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二是就企业而言,企业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了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及其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保障股东权益和企业有效经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一责任制度的出现,是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重大进步。有限责任制度又是现代公司(法人)制的前提。股份有限公司,又称为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无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所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1页。

26.经济体制的转轨改革要求政府职能做出巨大的调整,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与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政企职责分开,即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要同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分开;政府所有者职能中,要把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同产权营运职能分开,从而使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政府处在企业之外,既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也不用超经济手段保护企业。政企分开实质是要理顺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重点是解决好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的关系问题。政府的职能是从事社会行政管理和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即政府该管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宏观上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去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对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明确了,政企分开才有可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4页;《大纲解析》第124页。

27.按照产权清晰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应该拥有的权利是:

A.经营自主权        B.财产所有权        C.自主决策权       D.法人财产权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权清晰。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做到产权清晰。产权就是财产权利,是经济主体用自己的财产去从事经济活动时所拥有的权利。从这一角度来认识产权,应该把握以下两点:第一,产权是一组权利,而不是单一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第二,产权是可以分割的。产权所包含的一组权利是可以分割的,从而被不同的经济主体掌握,这也是理顺产权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理顺产权关系就是要解决好产权所包含的各种权利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割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理顺产权关系主要涉及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作为出资者,是财产的所有者。企业是经营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我国的《公司法)对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作出明确的界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这一界定,一方面界定了出资者的所有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其他任何人(包括法人)都不能对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另一方面界定了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包含着企业对自己法人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其他的各项权利: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8页;《大纲解析》第120页。

2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实现共同富裕

C、消除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D、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力给与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也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6页;《大纲解析》第123页。

29.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里规划代替了计划,说明:

A、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B、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政府完全用市场代替了计划

D、市场和计划的作用是没有区别的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还是由政府直接决定,这是计划经济下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下的规划的一个根本区别。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以往的历次五年计划不同,"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跳出来,转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规划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具体活动不具有约束力。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立在对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63页;《大纲解析》第119页。

30.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列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并第一次写入中共中央文件的是:

A.社会救助                   

B.慈善事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增强,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日趋良好。1997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首次规定了对提供慈善捐助的企事业机构给予减税待遇;199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将此项政策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紧接着在2000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方案》 和2001 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将慈善事业第一次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从根本上确立了慈善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了慈善事业作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并特别指出要"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76页;《大纲解析》第126页。

沪江考研真题页面新改版>>>

2008年时事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沪江考研资料免费下载(12月04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