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学校+专业,哪种套餐适合你?

作者: 来源:跨考教育 时间:2009-12-15 13:44
套餐三:本校跨专业

  套餐特色:相对跨校本专业而言,选择本校跨专业其实难度更大。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在本科阶段已经未雨绸缪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想在与“科班出生”者的竞争中占取优势必然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如果说跨校本专业对你的软性能力(如沟通技巧等)要求更高的话,本校跨专业则要求你有非常好的硬性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准确掌握重、难点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掌握好一门新学科的根本。
  就跨专业学习的收益而言,也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由理工科转为经济管理学科被普遍认为可以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由经济管理学科转为法律学科也对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有好处。但是,本科为理工专业、研究生为经济专业的同学可能在找工作时仍然受到大学背景的限制,而经济专业的学生在拿到法律硕士甚至法学硕士后才发现自己很可能还需要面对司法考试这一拦路虎。对目标专业的不甚了解很容易造成选择的盲目性,在这里还是奉劝各位同学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时的想当然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品尝价格:难度较大,需谋定而后动。

  适宜人群:首先,以考研摆脱自己不感兴趣的本科专业很可能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只有那些确实考虑清楚了自己的发展线路,对目标专业的要求与出路有深入的认识,并且有决心有毅力、有能力坚持到底的同学,才是选择这条道路的合适人群。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深恶痛绝,宁可放弃一切与之绝缘,也仍然可以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不过请事先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

  优惠计划:
  1. 跨专业的选择技巧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你愿意,想从一个专业跨向其他专业都是可能的,但这里仍存在一个可能性有大有小的问题。考研既然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在风险已经相对较大的“跨专业”前提下,有效控制风险,增加自己的胜算是值得考虑的。就此而言,建议尽量不要在相差太远的专业间进行跨越。一方面,专业方向与你的本专业相差越小,你的劣势就越小,因而考研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完全放弃自己学习了四年(而且很可能是痛苦的学习了四年)的本专业是非常可惜的,思考如何在将来的新行业中发挥自己独特优势才是更为积极的做法。
  具体说来,如果你的本科专业是工具性专业,如果英语、数学等,那么你的选择余地就比较大,因为无论在那一个领域,你的本科专业都可以在你的考研过程和以后的人生中助你一臂之力。其中,英语专业的同学跨考新闻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文学研究专业等就相对容易,而数学专业的同学跨考经济学专业和其他理工科专业几乎就是水到渠成。
  如果你的本科专业工具性较差,而你又实在不想从事相关的行业,就需要寻找较易转入的专业了。一般而言,技术型的专业,如自动化、医药学等都不太适合作为转专业的目标方向;而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后来赶上的专业就可以考虑选择。当然,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你真的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再坚实的堡垒也可以被攻破!
  另外,如果你在考研前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那就不妨选择管理专业了。这是一个比较“虚”的专业。说它“虚”,是因为这是一个很难光靠上课学到有用的东西的专业,只有在实践中受过磨练的人,才能从中获得最大收益。反过来,正因为它“虚”,工作过的人才更容易进入,甚至比应届生更具优势。事实上,有许多职场人员就是在工作上遇到瓶颈了才转而考研的。对你们来说,管理专业甚至可能比原来的本专业还更为适合。
  2. 立足本校,扩大地缘优势
  本校跨专业,劣势在“跨专业”,优势就在“本校”。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许在天时上你已经错过了选择专业的最好时机——高考,但在地利与人和方面,你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扩大优势。
  具体说来,如果你是在入校早期就打定主意通过几年后的考研转换专业,那不妨多辅修一个目标专业的学位。这样一来,你不但可以争取到与“科班出生”者争平起平坐的机会,还在以后的学习和就业中利用原专业的优势胜人一筹。与此相反,如果你在决定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时已经比较晚了,也最好能够安排出时间旁听相关核心课程。毕竟,课堂教学与自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也许自己半天看不懂地方别人一讲就明白了,效率比较高。此外,讲课的教授也许就是出题组的成员,这么好的了解教授出题偏好和重点的机会就在身边,浪费了岂不可惜?
  更重要的是,借助旁听课程,你还可以在“人和”方面增加胜算。在教授面前混个脸熟,甚至直接上前表达你对学习该专业的热情,对你将来的复试有百利而无一害。提前认识将来的同学,运用沟通技巧打入他们的圈子,也可以帮助你早日由局外人转变成局内人。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最好选择那些成绩较好、自信心较足、热情开朗的局内人结交考研同伴,在与他们打交道时也要掌控好火候和分寸,虚心求教固然不会错,由此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威胁感就不好了。

套餐四:跨校跨专业

  套餐特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选择中最为困难的一种。面对陌生的学校和陌生的专业,如果你还能以大无畏的精神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无论最后是否获得了成功,我们都应为你鼓掌。虽然上文所提到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需要我们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一一面对、一一体会,但是请不要忘记,在每年被录取的研究生中,仍然不乏与你选择了一样的战场,并且成为胜利者的同学。你所需要做的,除了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复习好考试科目,认真努力地与目标院校沟通交流外,最重要的也许就是找到一个与你志同道合的考研伙伴或前辈,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借助他们的力量战胜自我将是你可以受益一生的伟大收获。

  品尝价格:对你而言,考研已经演变成了考验。如果你能在这种考验中获得成功,读什么专业和在哪里读对你来说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你在这一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在你人生中任何需要奋斗的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胜利最终是属于你的。

  适宜人群:其实,适合这种选择的同学有两类:一种是真正愿意通过考研挑战自我的同学,另一种是以游戏人生的心态考着玩玩的同学。对于前者,请你加油!对于后者,浪费你的娱乐时间读到这里实在抱歉。

  优惠计划:由于本套餐属于豪华套餐,以上各类优惠均适用,请根据个人偏好自由搭配。

  以上就是咨询师从学校和专业的角度对考研“套餐”进行的划分,欢迎大家对号入座,各取所需。希望这篇由众多莘莘学子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体会可以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最后,针对有的同学特别提出自己在英语方面不甚擅长,咨询师附加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大家也可以参考参考,不妨算作“餐后甜点” 吧。

餐后甜点1:“得英语者得天下”?
  以前常听人说:“考研就是考英。”仅此一句,似乎就道出了考研中英语复习的决定性重要作用。的确,英语作为国家公共课笔考科目之一,不像政治那样可以突击取胜,又不像专业课那样可以曲线救国,对英语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可真是个大问题吧?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考研中的英语无关能力,全在应试。曾经有一位同学,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但在跨考世界经济专业的时候反而跌倒在了英语一科上,差2分没过国家线。大家可以问问周围的人,这样的案例绝不是特例,问题就在于这些人错误的定位了考研中的英语考试,反而在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出了差错,后悔莫及。
  不过,广大英语一般的同学也无需妄自菲薄,成日惶恐因为英语的问题而功亏一篑。比较正确的做法是:找一本比较全的考研专用单词书,选几套近些年的考研真题,开始背,开始做。人长大以后,背单词的功夫也许会不如从前,但只要肯下功夫,还是可以把研究生考试那五六千个常用单词混个脸熟的。这也就够了,千万别指望考完后还记得那些单词,也不要幻想英语能力由此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急病靠不上慢郎中,拼的就是这股劲。至于真题,一开始不要都做完了,先试做几套,看看参考答案,一方面是寻找考试的感觉,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考研英语参考书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是挑出自己做起来不顺手的题型,以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就可以到书店去发掘属于自己的“题海”了,哪本靠谱哪本胡扯,哪本对路哪本偏题,自己心里全有数。把模拟试题抱回来,就按时间表练吧,练到一定级数就拿一套没做过的真题重新找找感觉,有进步了就接着练,没进步就重新练。如此往复,自然就实现了“得英语者得天下”!

餐后甜点2:工作学习两不误
  与应届生比起来,身处职场的朋友们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本来就面临着一个压力:都说本科生是因为想要推迟就业才考研,但那种已经有工作的人再考研是不是会得不偿失呢?的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放弃工作读研就意味着要在将来毕业时再次与众多的毕业生们竞争,而自己在年龄上不再占据优势。所以,决定考研的职场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攻读研究生未必会给你带来更好工作机会,风险无处不在。
  如果已经决定考研,应该选择怎样的学校和什么专业呢?对之前与读研失之交臂,只是把工作当作缓兵之计的人来说,选择与第一次考研相同的学校和专业是比较省力的。如果工作安排不是那么紧张,选择更好学校的同一专业也未尝不可。对工作年限不长、希望重返学校的人来说,选择报考母校可以减少你在复习时间有限、专业知识生疏方面的弱势,将地缘与人缘优势的效力发挥到最大。对已经工作较长时间并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来说,读名校MBA(工商管理硕士)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与其他硕士类别相比,该考试的难度要小很多,而且在考上后可以选择在职攻读,最后也能拿到如假包换的学位证和毕业证,甚至可以申请单位或公司报销学费,一举多得。
  在选定目标后,就要确定复习的方式:自己是不是应当辞去工作一心考研呢?一般来说,我们不推荐这么做。原因在于:考研是存在风险的,辞去工作孤注一掷不仅是放弃保险措施,更会给你的后期复习带来巨大压力,影响最后的发挥。也许边工作边学习会让你在一开始觉得很累,不过只要你合理安排好时间,这种累只是身体上的、暂时的。与此相反,以考研为理由的辞职却容易给你带去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心理上的真正疲劳,其实并不利于备考。总之,对职场人来说,工作学习两不误才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考研态度,也可以给你带去更大的胜算。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