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专业一的各科需不需要做笔记?笔记应该怎么做?

笔记还是要做的,我很少看到身边有人考法学不做笔记,就拿着书啃还能考得不错的。做笔记的原因有三个:一、用笔写一写能够加深印象;二、教材大多内容很庞杂,我们需要排除掉很多对考试没有帮助的容以方便我们记忆;三、做笔记能够理清书本的脉络,把书读薄,加深理解。

专业一的几本书都跟砖头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重点。专业一的重点章节都需要细读,因为选择题可能会考的很细,但是这些细节的内容,我觉得不需要背,多看几遍,留个深一点的印象,做选择题确保能够做出来就行。而简答和论述的话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宏观,都是一节下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拼成的,有层次代码的第一句话,这些是需要脱口而出的。

我笔记是11月份才开始做的,之前一直没有做笔记,笔记放后期做比较好,印象比较深,有人说做笔记太浪费时间,那肯定是因为他在抄的内容太多,这就背离了做笔记的初衷了。我的笔记就是把可能出问答题的问题全部都列出来,然后自己把这个题目的答案,把纲要抄下来。觉得不能够出主观题的内容坚决不列入自己的笔记本。这样下来,我法理、刑法和民法的背诵任务就只剩下三本薄薄的笔记,国际商法这本书我没有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我真抓不住重点,感觉哪都会考,一做笔记,抄写任务就重了。12月份之后,专一的书我就只偶尔看一些重点章节了,主要是背自己11月份做下的笔记。

10.专业一各科的重点内容是哪些?

(1)法理:当时听贸大的同学说,第一编只要看第一章和第四章,第五编和第六编只要看法与法治国家一章,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可是减少了我一百七八十页的负担啊!最后初试也没有考这些。

(2)刑法:这本书的教科书我是11月初才买的,我没有从头到尾读过。由于我司考的刑法掌握的还比较好,所以看这本书的压力非常小,司考的重点内容可以说就是这一科的重点内容,非重点内容我没有看过。对于重点章节,我的阅读方法是这样的,一般只看第一句话,就是在答主观题时可能用上的话。比如,讲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那一节有好几页,但我就只看了这个几要件的名字和这个要件后面那一句定义这个要件的话,划上横线再转移到笔记本上,如果理解还有困难再往后看,这样,几页纸,几分钟就学完了。当然,这是因为有司考底子的缘故。我同学传给我一份他们学校的刑法期末考试的复习提纲,很有用,最后主观题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刑法的客观题凭借司考的知识全部几乎可以做出来。

(3)民法:民法总论跟物权法部分我反反复复细看过几遍,而且认真做过笔记,因为根据往年经验大题一般出在这两块,今年也不例外。历年的真题还有有很多根据司考知识是做不出来的,不能像看刑法那样,必须看书,而且要细看,总的来说,我觉得真题中,民法比刑法难多了,要多花一些精力,我做出的笔记,民法的内容是刑法的3倍。民法的债法部分我也没有怎么看书,只看了我同学传给我的债法的课件。至于婚继,那是历年都没有考过的,我就更没看过了。

(4)国际商法:我也不知道重点是神马,感觉每句话都有可能考,但要自己全部记住又不太现实。看书的时候总是云里雾里,没做笔记,就看了几遍,然后最后阶段背了一背贸大一老师的国际商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今年也就考了一道欧盟产品责任指令中生产者的免责事由,无奈这部分被我列为非重点,我看都没有看,所以答题的时候就只能借助自己的司考知识把中国的相关规定写上去了,最后翻书发现,还真有不少重合的地方!

11.怎样利用真题?历年真题有答案吗?粉皮和绿皮后面的习题有答案吗?做了之后应该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做对了?

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没有那个必要。真题的意义主要是让你研究出题的风格与重点,真题是用来研究的,而不是用来做的,跟公共英语和司考不一样,不要害怕什么真题做一套少一套的说法。对真题,你要尽早熟悉,才能确保自己的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
专业一的题目,我都是一道题一道从书本中找到答案,然后逐渐在心中了然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的。选择题和主观题都要关注,因为今年出选择题的题目,明年就可能出大题。做了题目就知道都是非常基础的,基本上都可以从书本上找到答案,答案都应该记牢,历年都是有原题重复的,尤其是CISG和国公的题。

专业二的真题,10年之前的题目我都没有看过,参考意义很小;11年的真题我在距考试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把它当模拟考试做了一遍。建议认真研究11年,12年的真题,尤其是12年的真题,一定要尽早弄到手。
粉皮和绿皮后面的答案自己能够好好写一遍就好了,你觉得你自己看懂了,能够找到那些题目的答案,并用中文表述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找个标准答案来核对。你如果没有看懂,是不可能写得出答案的。做这些题目的意义在于锻炼自己的答案的组织能力,而不是追求标准的答案。

12.案例应该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才行?

我刚开始的时候,英语底子并不好,开始的那几个月若不边查单词边看,案例我根本看不下去的,所以案例的第一遍我基本上都是先在书上快速扫一遍,然后在电脑上再认真看一遍,把所有的单词、法律术语都查出来,打印出来之后再慢慢看和记。如果不查单词,在一篇案例中还有很多句子都没有看懂的情况下读,那只能算是瞎读了一篇,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在语言(单词、长难句)上都过关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读懂案例。我当时遍在电脑上读一遍,每篇就至少要花1个多小时,有的要花一个上午,看完了之后再去出去自习,对照自己查的单词好好看一遍,在一篇案例上花了足够多的时间,确定自己大概看懂了,有时候还会把CASE BRIEF做出来之后,我就会进入下一篇的阅读。到了后来,自己的案例阅读水平在这样的反复中得到了提高,到了后期再看新的案例我也不用在依赖词典了。

粉皮书上的案例我前前后后看过很多遍,把每一句话都看懂了,整篇案例的案件事实、争议点、当事人的主张、法官的判决理由都能够总结出来,并用中文表述出来就可以了。自己感觉可以了、读懂了也就行了,没有一个标准说一定要读多少遍,我有的案例读的遍数多,有的少,难的就要多读几遍,简单的可以少读几遍,读懂了就好。我看过以前的前辈写的经验帖,有的甚至把粉皮书都全文翻译了几遍,我想这样的毅力值得佩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英语的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我个人是不行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

13.CASE BRIEF一定要写出来吗?课后的习题一定要写出来吗?

能够做的话,当然最好是做,尤其是那些比较难的CASE,把CASE BRIEF写出来对于对于提高自己的案例阅读分析把握能力和中文表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并不是每一个案例都有写CASE BRIEF,在所有的案例中写过CASE BRIEF的可能只有一半的样子。不是因为我懒惰、不想写,而是因为时间这个很现实的原因,我觉得写CASE BRIEF要耗费的时间太多,影响我的进度。那些没有写CASE BRIEF的案例,只是把CASE BRIEF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了一遍,然后把课后的习题的思路,要回答的内容在内容中整理一遍,确定自己能够做出来,并没有落实到笔头。

但是在经历过12年的试卷之后,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写CASE BRIEF!尤其是在后期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要快速、准确地写出来。考试的时候案例阅读的那些问题我觉得就相当于是写一个CASE BRIEF,而且是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要看完,写完题,案例并不短,也很难(比书上的绝对没的容易),所以看到12年的真题你应该就知道你案例阅读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了。当然一开始是不可能那么快的,还没有学会走就不要想着如何跑,刚开始肯定会慢,不要有焦虑感,不要太急于求成。

14.公共课应该如何复习?

公共课都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轻视。两门课140+算是本份,低于这个分我觉得就要靠专业课来拉分了,公共英语我今年好像没有看到少于70的。

(1)政治我考这个专业跟考其他专业没有什么区别,我10月份开始看的,每天看两个多小时,看了2遍大纲解析,做了一本习题,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三和序列四,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20天20题,感觉对考试最有用的是后三者,都是最后一个月才看的,前两者感觉作用不十分明显,可我是不敢建议你只背考前预测的……但是一定要极度重视考前那些名师的预测和自己的背诵。

(2)公共英语我觉得和其他专业的准备方法可以有一点区别,和我身边的人相比,我准备公共英语的时间非常少,但是分数相对来说要高。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当然是长期的案例和法条阅读带来的阅读功力的极大的提高。因为考研英语就考两个东西:阅读和写作(完型填空、翻译和新题型考的也是阅读水平……)。写作这个东西大多数人都是考前背一背范文,我也不例外,而且在长期的阅读中,写作水平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和政治一样,也是10月份才开始看公共英语的,之前只背了单词,但是单词基本上背熟了,翻开红宝书很难找到不认识的单词,所以10月份之后就不用背单词了。还记得一个英语老师说过,学英语,词汇就像是打仗的字弹,没有字弹怎么打?最后3个月我所用的材料只有各个题型的历年真题,其中完型填空的真题我并没有认真研究,只是做了一遍然后对了一遍答案,看自己错了几个,仅此而已,我觉得完型填空熟悉题型就行,英语底子(词汇、长难句)牢固,自然可以做对,我考试时也错的非常少。

阅读理解我前50天几乎都是坚持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用大概近一个小时将一篇阅读完全吃透(词汇、长难句、习题解析、全文翻译),到了后来可能每两天做一套阅读,但是可能只做然后看解析,花的时间远比之前少。新题型要多琢磨真题,考前可以做几道模拟题,作文多背背范文,考前也要动笔认真限时写个几篇。我是直到考前的1月3日才把所有真题做完的,我最后给自己做完3次模拟考试,阅读和完型填空都是用的往年的真题,新题型和作文则是用的我买的模拟试卷上的,模拟试卷上的完型和阅读没有动。

另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公共英语中的翻译一题特别值得重视,因为我们在专业二考试中就就需要不停地翻译翻译。我听了一个考研辅导老师的讲翻译课,所受启发非常大,翻译能力(理解与翻译与中文的速度)、案例阅读和做题的的速度都直线上升。对于英语,我总结的是,阅读能力强,自然可以考好,考试技巧这玩意,自己好好看看真题就琢磨出来了。

15.每天要学习多久啊?每天的作息应该如何安排?

这个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也是一个因时而异的事情。就说说我个人的情况吧。我在最后三个月之前,包括准备司考阶段,作息都不是非常规律,起床作息并不定时,每天大概学习七、八个小时左右,而且经常被打断,几乎每天都要玩玩游戏、看看电影什么的。有试过刻意将自己在前一天将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去执行,但是惭愧的是,我好像从来没有完成过我自己所制定计划……以至于到了准备司考前,粉皮都还有很多案例没有看,专一的书也只是粗糙地看了一下。考完司考之后,觉得自己通过的希望很渺茫,考研看起来好像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大了,一度非常消沉、颓废。

经过半个多月重整心态,为了不让自己以后不后悔,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与感性的信心,最终没有放弃。最后三个月我除了准备考研,中途只被不得已的事情打断过3天,其余的日子我几乎每天都有学习11个小时,早晨7点左右起,7点半到图书馆,午休半个小时左右,晚上9点半离开,晚上11点10分左右睡,中途除了吃饭去食堂一般不离去其他地方,每周一般只有周日晚上用来休息。

16.专业一和专业二有些什么答题技巧?

(1)就专业一来说,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答题讨巧,跟政治有点像。选择题一般都是考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选择题的特点是只要看过有印象一般就能选出答案,所以平常看书要特别仔细,对于书上可能出选择题的段落和句子要保持警惕;而主观题的话就要靠自己最后的背诵记忆了,在碰到自己不会的题目的时候,或者有一些点回忆不起来的时候,一定不能够空着,努力回忆相关的知识点,尽量分点多写,字迹一定要工整,我平时字迹有点潦草,考政治和专业一的时候都是有尺子比着,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背主观题的时候我一般只是背题目的纲要,比如一个题目有7点,我就背相关概念和那7句话,但是在答题的时候,在那7句话之后自己还是要额外自由发挥一下的同,这样背诵的任务相对轻松,而且会显得这个学生不只只会死记硬背而且有点法学基础的的感觉。

(2)专业二的题量很大,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就2012年的题目来说,最后两个案例我留下了1个半小时,但是前面有10分题一个字也没有动,每个题都尽量不要空着,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前面的两个WTO的小阅读我觉得需要具备相关的WTO才好做,名词解释一题11年的题多是程序性的法律术语,而12年的则主要是实体性的术语,我觉得应该像做中文的名词解释一样做,毕竟有5分一道,尽量要答的详细一些。英翻中的翻译感觉纯粹是在考英语水平,那些关键词汇知道就很容易。中翻英的两道我以前都没有看过,第一道当中出现的很多文件名的英文全称和简称是难点,都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出现过,所以做起来没有什么压力;合同法的那道翻译主要是一些合同法术语不知道应该怎么翻译,比较头痛。最后两个案例,我是没有按平常的程序先通读一遍再写后面的题目的,因为时间完全不够的,我是先看了题目,然后再去文中找答案的,找一道写一道,手忙脚乱的。这算是我的教训吧,平时一定要培养快速写出案例的CASE BRIEF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