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 619 科目名称: 传播学

一.

1. “热媒介”和“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的处理之际不必进行更多的“热身运动”。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量少而含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2. 拉扎斯菲尔德在进行既有政治倾向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直或者接近的内容加以选择,而对于此对立或者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这个结论就是选择性接触。

3.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等。他们对美国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态度抱有强烈的批判态度。他们是把资本主义本身作为批判对象的。

4. 信息主权,简言之即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信息主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而不受外部敢于,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三是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5.象征性互动理论的倡始人始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里学家米德。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做始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始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获利,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1.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具有以下的特点:一地位稳固。二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三是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着和使用者。

2. 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一些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有:一,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二,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该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和广告赞助人而存在。三,社会个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四,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型和平等性。

3.“文化指标研究“起源于60年代之后,它包括三个方面,“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和“培养分析”,这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制度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传达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压力和制约因素,揭示了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定倾向性形成的原因。“讯息系统分析”。大众传播的讯息是通过语言,文字,画面,影像等象征符号来传达的,这些信息并不是符号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观点和意识形态来进行加工整理后的具有完整的意义结构的系统。讯息系统分析的米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整体倾向性。“培养分析”是讯息系统分析的延伸,它的目的在与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形成所造成的社会结果。

4. 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1940年他和卡兹等人进行了一项伊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选择性接触理论,意见领袖等重要的理论和观点。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

5. 一是心绪转换效用。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二是人际关系效用。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两种,一种是拟态的人际关系,另一种是实际的人际关系。三是自我确认效用。四是环境监测效用。

三.

1. 要点:一是早期的“子弹论”或者“皮下注射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研究的初级阶段,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二。“有限效果”理论和“传播流”研究。从40年代开始,传播学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三个,一是传播流研究,二是说服性研究的效果研究,三是使用与满足研究。三。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研究。进入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理论等。他们的研究焦点大都几种在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宏观的社会效果,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

2. 要点:知沟理论是1970年美国传播学蒂奇诺等人提出的,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的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他们还是带来新的财富的手段。因此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和解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级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

3. 要点: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当我们把受众看做是社会成员和公众的时候,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