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如期而至,国家主席主持会议并出席相关活动。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首次召开的峰会,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员国领导签署、见证了23份合作文件,也是历届峰会成果最多的一次。

主题一:上海精神

2001年6月15日宣布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任务主要有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等。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主题二:“上海精神 ”的时代价值/内涵

第一,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兼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我们要强化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合作,促进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未来3年,中方愿为各方培训2000名执法人员,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第三,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我们要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中方将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

第四,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我们要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环保、青少年等领域交流合作。未来3年,中方将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

第五,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我们要强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伙伴关系,同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对话,为推动化解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主题三: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重要成果

一是组织发展有了新规划。“上合大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但团结互信是上合的优良传统。

二是安全合作推出新举措。青岛峰会批准了打击“三股势力”未来3年合作纲要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聚焦影响地区安全的主要威胁,符合各方的共同需求,精准发力,切实可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是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青岛峰会通过多份务实合作文件,涉及贸易便利化、粮食安全、海关协作等众多领域,可以说分量重、覆盖广,有助于各国间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四是人文合作取得新成果。上合组织高度重视环保问题。成员国领导人共同批准了环保合作构想,确立了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是对外交往开辟新局面。上合组织在对外交往上始终秉持开放平等、包容透明的原则,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社会高度认同上合组织的合作理念,越来越重视上合组织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主题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意义

一是突出了“上海精神”。“上海精神”同中国传统的“和合”理念高度契合,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已成为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将继续为上合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保障。同时,“上海精神”实际上揭示了国与国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必将对各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

二是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意识。青岛宣言中确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共同理念,发出“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强音,这将有利于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也将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三是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上合主张。上合组织将以平等、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为基础,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平衡。这是成员国基于共同需要达成的政治共识,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上合智慧。全球治理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上合组织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美朝新加坡会晤

2018年6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首脑会晤并签署联合声明。

双方共识指出:

一、美国和朝鲜承诺,依照两国人民对和平及繁荣的愿望,建立新型美朝关系;

二、美国和朝鲜将合作在朝鲜半岛建立长久稳定的和平机制;

三、朝鲜重申了2018年4月27日签署的板门店宣言,承诺努力实现朝鲜半岛的完全无核化;

四、美国和朝鲜承诺,找回战俘和失踪人员遗体,包括立即遣返已确认身份的人员。

这场历史上首场美朝领导人峰会是一场划时代会谈,在克服两国之间几十年来的紧张与敌对状态,以及开创新未来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三、乡村振兴战略规 (2018—2022年)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持会议。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二)目标任务

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等。

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等。

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第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第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第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第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第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法治新动能

第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第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第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等。

第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第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等。

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三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其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其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其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其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第三,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第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第五,建设平安乡村。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

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等。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四、“友谊勋章”

经国家主席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将于6月8日首次颁授。俄罗斯总统普京成为首枚该奖章的获得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家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授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为国家最高荣誉。

设立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旨在通过树立中外友谊典范,向世界传递友谊和平、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五、“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

2018年6月21日,国家主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并同他们座谈交流。

峰会主题:

本次峰会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稳定向好态势,但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新形势下,开放应该永不停歇、追求质量,合作应该团结互助、共迎挑战,共赢应该面向未来、携手并进。国际社会是一个地球村,不应搞零和博弈。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中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创新智造:

随着创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更加稳健。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于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将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各种措施,从理念到行动,保护地球家园,使天更蓝,水更清,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的生存环境。

关于全球治理: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改革和优化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国家主席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共商、共建、共享,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之路,不要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回头路,人类是一个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风雨同舟,携手前行。

 

六、美国宣布退出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2018年6月19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在华盛顿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以及“无法有效保护人权”。

“退群”游戏:

这是继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后,特朗普政府再次“退群”。这一决定无疑是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的最新体现,表明美国正在孤立主义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美国“退群”的原因分析:

首先,美国在人权理事会不能再为所欲为,对该机构的不满日益增加。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日增,美国利用人权做文章、在人权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的做法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抵制。同时,美国自身诸如种族歧视、过度执法、社会不公、儿童权利等问题饱受外界非议,“禁穆令”等政策在人权理事会内部招致批评,导致美国有意退出该机构而另起炉灶。

其次,“退群”与特朗普政府在处理非法移民问题上面临的人权指责也不无关系。

第三,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大力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与崇尚多边主义的联合国一直格格不入。特朗普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看重“交易性”和能为美国带来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会重视旨在推动人权发展的国际组织。

 

1.(单选题)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成功召开。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上海精神”是( )

A.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

C.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D.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2. (多选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于2018年5月31日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该文件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上强调( )

A.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B.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D.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第一题答案:C

正确解析:

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知识,其 “上海精神”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因此,正确答案选项是C。

干扰选项:

A选项是亚洲基础社会投资银行的努力方向,故排除。

B选项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张,故排除。

D选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之初的目标,打击三股势力,故排除。

 

第二题答案:ABD

正确解析:

本题考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该协议内容涉及广泛,其中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上强调: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故ABD选项正确。

干扰选项:

C选项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属于“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的主要内容,故排除; 

 


戳图了解 2020考研新手必修课【拼团福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