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教育学复习知识点(9)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10-19 13:00

教育学中有个基本概念:教育目的,对有关教育目的有各种理论,要有所了解。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而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促使教育向人和人的发展回归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

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或者说“活动里面的目的”,后者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杜威要求教育专家反对“一般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它是和一切的特殊联系割裂开来的,以至于教和学的过程仅成为达到预定目的的手段。他反对的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一般的目的”,赞成的是“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具体的目的”。

“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教育准备生活说反映了人们期望通过教育获得能够使个人幸福的知识与能力的现实要求,在今天的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未来生活的准备。他认为,一旦把教育看做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儿童置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他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