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1+1”模式让专业硕士生接地气

作者: 来源:跨考教育 时间:2014-05-29 13:55

近些年随着专硕的发展,其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完善。河海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都要在基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生们受到“业精于勤”、“精益求精”的工程文化浸润,在方法、价值观乃至职业生涯上迅速入门。

河海大学几位在读专业硕士生在报考时压根儿不会想到,自己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是在老挝万象、琅勃拉邦或尼泊尔上马相水电站工地上度过的。在异域他乡,他们领略了南亚的美景文化、雪山的旖旎风光,也经过了参与施工管理、独立与外方谈判切磋、处理罢工事宜等工作的历练。

作为全国首批学位教育改革试点单位,该校两年制“1+1”培养模式的专业硕士生在读规模已达千人。该校与101家单位共建专业硕士培养基地,从中聘请了1400多位硕士生导师。二年级的学生都要在基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接受双导师指导。

为此,该校设立校企基地建设委员会,统筹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各基地单位选派总工程师等领军人物担纲导师,其中包括3位工程院院士、诸多“勘测设计大师”、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等。基地导师经过短期培训,制作招生简章来校与研一学生做双向选择。基地管委会负责学生的培养、生活、安全、购买保险等。

学校每生每年向基地提供4000元的管理费、导师津贴;基地改造公寓楼购置家电安排学生食宿,发放实习津贴。粗略计算,学校每年向基地投入1500万元,而基地总和投入则在2700万元左右。

在基地,硕士生们参与了重大项目攻关。在长江基地,他们参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水电枢纽防洪规划、大电站建设等项目;在黄河基地,他们参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要点设计。

当前世界水电建设的顶尖工程如世界第一高坝、第一高心墙坝、第一高拱坝、第一高面板堆石坝等都在中国大西南,是锻造水电建设高层人才的难得平台。河海大学与那里的建设单位达成协议,把学生们送去培养锻炼。

到基地边学边干,让从家门进校门的硕士生们改变许多,学习方法、专业认知乃至人生观都有很大改变。在水利部水文局基地学习的小刘原以为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是万金油,对水利没概念。参与项目后,他才知道技术应用的精彩在于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懂得了做水利数字工程不仅要有水库、大坝的参数,还要掌握降水、汛期乃至灾后恢复等因子,懂得了水利对国家实力的意义。学生们置身于工程师群体中,受到“业精于勤”、“精益求精”的工程文化浸润,在方法、价值观乃至职业生涯上迅速入门。

基地导师们也体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与责任心。水利部水文局的导师成建国说,水利行业是艰苦行业,硕士生们来基地看到水利事业博大精深,受到工程文化、团队精神的感染,会坚定献身水利的志向。中交水运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胡家顺表示:“如果你的学生论文答辩通不过,那么你本人、你的团队专业水平如何体现?所以大家在指导上都倾注全力。”中交水运规划院另一位副总李石青觉得带年轻人温故知新,接触新思维、新潮流,自己也年轻了。

这种“接地气”的培养方式,明显提升了硕士生们的专业素质,这从毕业论文内容上就可以看出来。近3年,河海大学专业硕士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中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产品研发等内容占到九成。

经过一年顶岗实践,河海大学专业硕士生们在锻炼工程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了生存、合作,适应了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很受欢迎,3届毕业生除升学读博外当年就业率均为100%,近三成留在基地。2013年全校有125名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毕业,100名在水利科学与工程领域就业,为国家水利事业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