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互联提纲与考点提示(21)
9、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考点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10、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考点提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稳。四大目标相互联系又此消彼长,关系复杂,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我国要求在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政府的经济职能
现代社会国家具有政治和经济两重职能。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保卫国家、保卫国内安全的政治职能外,国家还具有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为了保证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全国市场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的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我国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把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混同与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包括企业经营在内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这是企业和社会经济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政府正确履行经济职能,在管理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要转变。
12、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考点提示】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最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手段。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重要的是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积极进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考点提示】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14、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考点提示】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而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15、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考点提示】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个人账户试点。第二,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企业裁员今后将逐步依法直接纳人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第三,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第四.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第五,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六,做好优待抚恤工作。第七,支持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