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互联提纲与考点提示(20)
【考点提示】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提法,是改革实践的总结.是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质的飞跃。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它们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竞争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而且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7、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考点提示】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人分配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考点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
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9、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考点提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人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人,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10、收入分配调节和社会公平
【考点提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有相互矛盾的方面,也有相互统一的方面,过分地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进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人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人分配体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加大收人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人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人,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人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