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互联提纲与考点提示(17)

作者: 来源:海天教育 时间:2008-11-30 20:39
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考点提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由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个人消费了。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新价值.它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这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6、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考点提示】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7、剩余价值率

[考点提示]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即m'=m/v。剩余价值率正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考点提示】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在表现形式上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获得报酬,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考点提示】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方法常常是结合使用的。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10、超额剩余价值

【考点提示】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竟争的外在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而相关部门生产的商品价值也下降了,最终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1、资本积累

【考点提示】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12、资本有机构成

【考点提示】 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的构成也发生变化。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从而分为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考点提示】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资本积聚和集中,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而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在于: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竟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越大,越有条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14、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考点提示】在资本积累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机累不断地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伴随着资本机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人阶级的失业人口增多,工作没有保证,生活极不安定,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境地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造成社会总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由此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及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出资本对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还同时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这就加强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贫困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表现也有所不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的实际收入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而资产阶级的收入所占比重趋于上升,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明显;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极为严重,大批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经常存在;第三,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极不安定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