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政治考点突破(12)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 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
(2) 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3) 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性是人特有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基础。人的自然属性最基本表现是以人的生理结构为物质前提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存等三种基本机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
2.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属性。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①人类共生关系的依存性。
②人际关系中物质、精神方面的社会交往。
③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④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是在人的后天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和不断改变的,马克思所说的搬运大和哲学家的鸿沟是由分工掘成的,也有这个意思。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人的本质是指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支配其他属性的属性。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说明:
①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是社会性。
②人的社会性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凝固的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④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2) 这一理论的意义: 坚持对人的本性、本质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的、阶级的分析,反对抽象的、超阶级、超历史的人性论,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是善是恶也是错误的观点。
(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1.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属性,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作为个人的价值包括:
①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②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既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个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1) 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2) 在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关系上,首先要强调重视集体的、人民群众的价值和作用,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以社会价值为主要取向。这就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3) 在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作为首要取向的前提下,也不能否认个人价值的意义。
(4) 无论是个人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的满足,都要依赖于人的劳动创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