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5)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10.2007年1月29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1)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2)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容(六个"用",三个"提高",两个"过程")。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背景资料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1)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的重点抓的工作是: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