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职艺术硕士(MFA)复习规划

作者: 来源: 时间:2008-08-02 10:58

艺术硕士复习规划

自200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 "关于下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05]9号)以来,中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正式诞生。MFA教育刚刚起步,但经过 2005、2006、2007三年的具体操作,其发展模式逐渐成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随着10月份又一轮MFA考试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急于渴望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便轻松自如地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众所周知,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然而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考试要求、学科特点

MPA属职业教育背景,它的职业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针对职业要求,培养职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专业学位教育的对象来说,都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明确了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领域,从而选择攻读相应的专业学位。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在培养过程中,需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因此MFA课程的设置要突出MFA学位的特点,充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MFA培养方案。

MFA考试的科目为:"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属于全国联考。其考试内容包括艺术学基础知识(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和英文试题。整张试卷的满分为150分,其中英语占30﹪。艺术学基础知识则又可分为选择题和论述题,其所包含的八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较为均衡,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面面俱到,不可遗漏。考试时间为十月中下旬,目前可以借鉴的学习资料主要以考试大纲为主,考生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大纲所列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考试内容一般不会超出大纲所列范围,所以每位考生人手一册考试大纲是必须的。

(二)复习规划

任何考试都是围绕大纲开展的,MFA也不例外,因此只要把大纲所列的知识点都掌握好、熟烂于心,考出好成绩自然是理所应当的。然而背诵考试大纲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对于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本学科的考生来说,难度更加大,而在职学习的考生最缺少的恰恰是时间,因此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每位在职考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每年MFA的大纲都会在5月份左右出来,这就意味着从5月份开始就要进行有针对性学习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首先要整体规划一下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这样有利于今后复习任务的展开和执行,一般情况下,能够踏踏实实地进行三轮的学习基本上就可以了。

第一轮主要是了解大纲,梳理知识点,掌握整体的知识体系结构和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在大纲出来以后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任务,这一过程主要是"入门";对于MFA考试内容和范围的了解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学习的展开和顺利进行。MFA入学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即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占试卷较大比例的艺术学基础知识就应该是复习的重点。此部分内容一般牵涉到对八大部分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原理的理解,发展过程的考察,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经典的作品等等。具体而言,选择填空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门类的基本特性、重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熟悉程度。论述题则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史和艺术学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创作规律以及创作方法论的掌握程度。这部分内容庞多而纷杂,因此,我们要对大纲中所列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尽量做到全面的掌握,不遗漏、不忽视。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大纲,对重要知识点作出标记,以便为第二轮复习打好基础。第一轮的复习最为基础,也最为枯燥,需要静下心来,耐住性子,肯坐冷板凳,一字一句的认真研读。此外,还有三篇英语阅读理解。这三篇短文主要考察学生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等,对此,考生可以通过对大纲和样题的理解,依据相关教材、书籍拓展知识。通过学习大纲,了解各个部分要考察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省去了不少的无用功,因此仔细研读大纲是很必要的。

第二轮的复习可以从6月到8月,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和记忆。这一过程很重要,是深化记忆、加深理解的过程,而且关乎最终分数的高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偷懒。第一轮的复习的全面覆盖式的,第二轮的复习则应该是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所列出的重点,通过在网上搜集资料,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更深一步的整理、归纳、分析、比较,已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要适当的做一些练习题。通过做练习查漏补缺,以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每一道题。若自己做对了,则要牢固掌握这个知识点;若做错了,则要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是粗心,还是对概念掌握不牢,抑或是对原理理解不透彻。对这些做错的题,还应该准备一个错题本(也可将比较经典的或是有代表性的题放入其中),以时时观摩,细细研究。每做一次练习,都要有一次的收获。要质量不要数量,以避免贪多嚼不烂。至于英语,在背记单词的基础上,也要多做题。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大量做题,不管是科技类、人文类、论说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要接触。在广泛做题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心里有底。此时,可以暂时将速度放在一边(当然,也不可太慢)。总之,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第三轮的复习主要是巩固强化,查漏补缺;时间可以安排在9月一直到考试前。通过以上两轮的复习,对基础知识都已基本掌握,这时,则需要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MFA来说,由于考试的时间不长,所以真题的数量有限。要增大练习的强度,则可利用一套测试题来检验自己。这套测试题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精心组编成册,试题的质量和水平均可达到和真题相媲美的程度,所以通过做模拟题可以检验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查漏补缺。在做这些模拟题的过程中,一定切记要严格控制时间,并且尽量使做模拟题的时间要少于实际考试时间。因为在考场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要以防不测。而在平时训练中,做题时间的宽裕则会使自己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从容冷静。

(三)复习心态的调整

良好的心态是复习成功的最大保障。临考前会出现许多不良的情绪,如紧张、疲倦、厌烦、焦虑、悲观、心态消极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及时调整心态,要有决心、有毅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一定要留有余地。不当的计划,要么造成盲目的乐观,要么造成时间安排不当,影响复习的效果。在时间上,每天安排的学习内容能够使自己充分掌握。千万记住,一定不要把希望仅仅寄托在考前几天的总复习上,临时抱佛脚的人是取不到真经的。

2、牢固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复习一遍要有一遍的功效。整个备考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复习是按照步骤进行的,如果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最后是手忙脚乱,噬脐莫及。

3、每一轮的复习,最好都做笔记。将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以便下一轮复习时重点记忆。

4、要多做总结,以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规律。无论是艺术学基础知识,还是英语,都可以总结出定式,即使是最后的论述题也不例外。总之,复习资料、笔记的整理、归纳工作,非常关键。

5、押题,押题既是一个猜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大纲、课本的理解过程。其内容不外乎:从全书结构看,从内容重要性看,从知识综合角度看,从社会政治需要上看,从MFA的特点看。

6、复习的重点要侧重于弱项。最短的一块木板才能决定水桶所能装的水的容量。只有齐头并进,才有整体优势。

7、可适当的上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可以带着我们再次梳理知识,使知识脉络更为明晰,重点、难点更为突出,使我们的复习更加系统化、明确化,以此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我们也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一定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8、务必要讲求效率。在备考的过程中,要讲求战略,讲求效率,不要打体力战、疲劳战,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9、注意信息的灵通。要注意与往届同学、与MFA相关的网站、与辅导班串讲班的同学多联系,以寻求有用的资料和信息。

(四)寄语

任何有水平的考试都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因此在备战MFA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计划地学习,而且还要注意增加营养和对身体的锻炼,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取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身体,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你学习坚持到底的必要条件。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论你从什么时间开始复习的,一旦你决定开始备战,就不要再动摇,更不要放弃,坚持到底就等于你成功了一多半;有很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总是患得患失,一边复习一边怀疑自己,这其实是不自信和焦虑的表现,复习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还有很多考生临阵脱逃,等到考试的那一天,由于不自信干脆就直接放弃了考试,或者说考了一两门感觉不好就不再进行接下来的考试,这种情况在每年的考场上都不足为奇,我们还是那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要知道也有很多感觉不好的考生其成绩却是出乎意料的,所以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来,也是对自己身心的一次考验。

还有许多考生在考前,尤其是临考前的一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厌学、烦躁、疲倦、易怒、失眠等等不良的反应,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复习备考中形成的不可避免的状况,一定要积极面对。只要能挺过去,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一切考试都是纸老虎,我们只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勤奋努力的复习备战、再加上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坚持到底,成功一定属于你!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