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3)
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
(1)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2)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主体和客体是实践活动的两极,在这之间还有一中介,这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1)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
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一切都处在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
人类世界则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动所改造过的自然,它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此书网店有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