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形式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试卷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考试的内容都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科目: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四科占的分值和比重各不相同,其中教育学占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占了40分,教育研究方法占了30分。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选做题,占了30分,它由两道试题组成,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道比较擅长和熟悉的题目。这两道题目分别属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这两个科目。

复习进度

暑假之前,进行了第一轮的复习。第一轮的复习顺序应该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基本是按分值的分布来排列先后次序,这样可以保障分值大的科目的复习效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的重要部分,分值100分,且由于是最基础的科目,所以放在复习的初期。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在于把基础打牢,注意掌握复习方法,避免第一轮复习走弯路,使后续复习更有效果。教育学复习要把握两点:一是知识点要尽可能地全面;二是学习时不必做记忆,概念要重在深入理解,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要对中外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形成整体的观念,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9月份,专业课就进行第二轮的复习了。第二轮复习的科目顺序可以与第一轮相反,这样的排列顺序不仅能避免复习的疲劳感,而且,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在理解上难度比前两门学科要大些,尤其心理测验和有关效度、信度评估等内容比较抽象,所以第一轮刚看过第二轮再了解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有助于强化复习的效果。所以9月份就可以看下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9月份,新考纲已经出炉,这时可以借鉴新考纲,对照考纲进行提问复习。这一个月的时间,把重点可以放在这两门上。

10月份,建议考生利用好考前的十一黄金周。短短的七天如果利用得当,将会事半功倍。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黄金周期间一方面要调整身心,以便更好地从疲惫中恢复;另一方面要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总结复习的主次安排、方法选用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10月可以主攻中外教育史,把该记的内容都记住,大的纲领都列出来,也方便日后的复习。

11月份,这时大多数课程应该都心里有数了,就剩下一科,教育学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应该对内容有个宏观的把握了。这个阶段,就要把概念都挑出来,各个击破。第二轮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澄清模糊概念,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重点。

12月份,第二轮的复习也应该结束了。第三轮的复习应该把各科综合在一起,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大家应该对教育学统考所涉及的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熟悉,第三轮复习时可以随意抽检,起到检验和查缺补漏的效果,并强化应考能力。

明年1月份,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主要是模拟,模拟时跟其他科目一样,要真实练兵,找到考试的感觉,调节好生物钟和各方面状态。记忆要记重点,作模拟时出现次数多的往往是重中之重,这些一定要记忆。

框好一个复习计划,不要太精确但有一个大概,太精确了容易拘泥于计划给自己压力,没有计划又太松散没有紧迫感,有了计划一定要按照计划做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放弃计划。更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改复习计划,那样会陷入定计划改计划的恶性循环中,而且会引起一种错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干的紧张和恐惧,耽误自己的复习进程。有了复习进度表,大家就可以胸有成竹、淡定从容地应对复习,而最重要的还是落实计划。

复习方法

一、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

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班级组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概念都是各章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选择题的好出处。
此外,书中一些不太明显的概念也要记住。如还有书中的框框里的内容也要记住,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很重要的。

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最近发展区,大家应该仔细看书。

二、抓重点进行学习。

大家在复习时要认真地记录书本上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记忆的难度,同时把分属不同章节的相似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归纳,这样几轮下来,脑海中就已经脉络清晰,一点也不觉得内容繁杂了。

大家复习专业课是不要都抓,要有侧重点啊。易考点是啥?就是比较贴近最近几年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的,如终身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带来 一系列的转变。因此,大家在复习到最后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复习速度和效率都是可观的。

三、学会归纳。

我提议大家用先薄后厚再薄的方法,即先看一遍书记住整体框架,各章节是怎样安排的,对此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其讲了个啥然后再一边做笔记一边细看书遇到不懂的概念再到其他地方查,总之要搞懂细节问题。最后,就该归纳了。

我有一个技巧,就是每个段落我都用两三个字进行概括,并且把意思相同的段落连在一起,把一些无用的和废话勾掉。这样,减轻了看书的负担,书自然就薄了。而且你再最后复习时感觉特有效果和省时间。脑袋很清晰的。

笔记——你的考研法宝

笔记可以帮你加深记忆。笔记不是简单的抄书,当你开始动笔的时候,你应该至少已经把原文看了一遍,这篇文章大致讲的什么,思路怎样,采用什么体系,心中要有个底儿。记下一篇完整的笔记,你这篇文章也一定读了两三遍。笔记记完了,文章的内容你也就记得差不多了。

笔记可以帮你加深理解。不深刻理解原文,你怎么可能记下笔记呢?除非你勤奋到去抄书。而一篇好的笔记,又可以帮你再认识原文。因为你的笔记已经去粗取精,将原文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你自己。
笔记可以帮你节省时间。它起了将厚书读薄的作用,每天翻翻你的笔记,最重要的知识点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而花费的时间不过是看原书的几十分之一。尤其到临考试前夕,在你不得不将时间放在英语和政治上时,笔记就成了帮你防止遗忘的最好帮手。

笔记三大忌。

第一大忌——抄书。我很奇怪,难道你还嫌书不够多吗?

第二大忌——条理不清,面目可憎。你的笔记可是给你自己看的哟。你都看不懂,那当初记它何用。而且,笔记的一大功用就是帮你理清知识体系。所以最好将笔记形式化,原文是叙述性语言,你可以给它分段分层。这样看起来就会一目了然,有助于消化。

第三大忌——所有笔记一个模式。看书有轻有重,有精读有泛读。相应地,记笔记也有不同的种类。对于那些要求重点阅读的书,你的笔记就应该详细。不仅你的笔记 要反映出原文的知识体系,还应有具体的内容。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表述,这是最理想的,这样知识就成为你自己的了。而对于不必细看的书或文章,你可以只记一个梗概,或一个框架,或其中某个知识点。这些便于你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询。

第四大忌——通篇陈述句。会看书和看懂书的人,一定会有疑问。如果你的全部笔记都是人云亦云,那你还是没经过自己的思考。 

四、记忆方法。首先向大家推荐结构记忆方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和结构闹清楚,这是不仅非常有利于记忆,而且考试时一旦出现综合性试题,你可以一下定位到某章某节某个要点中去的,这样答题是很有逻辑性和广度的.其次是关键记忆法。我们不可能把一本书都记下来的,但是记关键词是很有效的。一是关键词好记,大家可不必记那些冗长的句子,记住关键词就可以记住整个句子的意思。二来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在考试时应运是不灵活的,易形成思维定势。大家可以从我的笔记中发现,关键词记忆法让你一目了然的!当然,书中一些优秀的句子不妨可以借鉴一下!最后向大家建议的是一定要多看书。一定要把书本看透,万变不离其宗,最关键的还是课本。书看多了才有较深的印象。建议大家至少要看三遍书,是细看哦!

五、作一些院校的历年真题。等复习的差不多时,就是至少要细看三遍书时再做啊。虽各个院校参考书不同,但那些题是很有价值的,从中你可以看出出题方向和重点的,而且可以检验你的水平的,看你的欠缺之处。建议大家一定要搞到历年真题啊!

六、最后希望大家在有时间的话多看一些期刊杂志可以扩大知识面,尤其是跨专业的一定要注意。

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伍新春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
或《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答题方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试卷中一共有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四种题型,每一种题型都有自己的不同点,因此,深入把握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对考生来说也是关键的一环。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一定的灵活性等特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易失分。因此,首先要看清题干,然后选准答案,并确保答案的唯一性。不要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答案,也不要出现所有小题全选同一字母的现象。在答案都比较模糊的情况下,运用排除法等选最贴近的一个,不可乱选。

(二)辨析题

辨析题即辨别分析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对试题所表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对其理由作出分析。这类题目的中心话题多是考试大纲所涉猎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其观点正误混杂,考生解答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但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在解答时,首先是读懂题干,辨析题多为判断句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在读懂题干的基础上找准所考察的关键知识点,如考察的是某章某节的哪个知识点。其次,判断正误。最后,从关键词出发来对原因进行分析,如“非指导性教学即不需要教师的教学模式”这道题,教学和教师都是关键词。在判断它错误的基础上,要先分析教师和教学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要素之一,没有教师活动不能称其为教学,随后再分析非指导性教学的真实含义,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论证命题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简答题即简单问答题的简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很多考生都对简答题存在误解,一是认为简答列出一二三四即可,其实不然。虽为简答,但它也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考察,对知识点的阐述也要适当展开把问题说清楚;二是认为简答越多越好,最好按照答论述题来答,这样阅卷老师给分会高一点,其实不尽然。答得多和题目有关系倒罢了,如果都是没关系的废话反而会让整个答案显得臃肿、逻辑性欠缺同时又浪费考生的时间。因此,答简答题只要条目清晰、要点准确,将知识点讲清楚就行,不宜过多或过少。

(四)分析论述题

分析论述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出得比较灵活,也不限于书本知识,相对来说,答案也不十分标准。首先要审题,找准关键知识点。其次,以知识点为核心展开分析论述。在论述时不仅要思路明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后,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若给出一定的文本材料,应注意分析文本,尽量顺应给定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并适当引用文本中的语言作答。做分析论述题目,要能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特的个人观点,在字数一般不能少于一页答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