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解析

48.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的三阶段等知识点。

52.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资源管理策略的含义及其类别的掌握情况。它是第七章的重要内容。《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88页。属于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56.1.本题考察的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考察了观察学习所需要的条件、观察学习所使用的强化类型等。

二、教育原理部分题目解析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是“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标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可能不认为这道题不会出道辨析题。但是,这道题在回答的时候仍旧需要回答,师生关系是什么,良好师生关系是什么,这些名词仍旧需要作出解释。比如“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这一定是踩分点所在。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答案解析】该题的考点的在“德育”部分的“集体主义模式”,这是一个明显错误的判断。不过,真正要想拿到有竞争性的分数的话,就必须说出“集体主义教育”这一概念,其次,必须写出“集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由这道题来看,今年教育原理部分的辨析题出题的角度比较灵活,但是仍未脱离以往的方式,答题方式尤其一样。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更为具体的实例: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在的应试教育,为了追求高分数,很多学校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如同温柔的陷阱,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如高等教育的扩招,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和足够多的岗位,致使很多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是无相应的岗位就业,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造成了社会压力,同时也有可能部分人就流向了国外,这时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三、中外教育史题目分析

今年中外教育史的主观题仍旧和以往年一样有两道简答,一道论述。
55题论述题,考到了中国部分,仍旧是考先秦,没有改变中国教育史答题只在先秦近代出的传统。不一样的是考题中要求说出来的“平等”观念,并不是考纲直接说出来的话,因此对于一些考生来说答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尤其是到了最后,时间还不够,因此可能一着急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就。这道题不过是把“春秋战国”有关的思想进行逐个论述,论述的内容就是如何体现“平等”的观点的。答案有可能主要体现在孔子,到家,法家登记点。尤其是道家思想,以往没考过,大家也不知道怎么考。
50和51两题是外国教育史部分。其中一道“杜威教育目的”的,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题目,一般考生都会复习到。另一道17-18世纪德国大学改革的题则可能有一些考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道题好在包含好多方面,可能一些人只能说出一两点,因此十分有区别性。

四、教育研究方法主观题解析

教育研究方法的三道大题在海天的冲刺复习资料中都有体现。
53题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56题分几方面。首先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其次研究假设、自变量等因素在讲义中也都有提到,只要考生总结的全面,分数一般会不错。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验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统计上得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