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都有个不成文的传统,380+的肯定不刷,370+的一般不刷,360-370之间的略微刷,350-360的狠狠刷。去年被刷47人几乎都集中于最后一个区间,今年被刷的37个战友就我所知道的也差不多全是处于这个区间,而350附近低飞的是相对来说是最危险的,但同时也是集中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的。清华虽不公布初试成绩排名,但按北大超出复试线10分的人数来看,初略估计清华350-360之间的人数也不会少于七、八十人,而这远远超过了被刷人员的总人数。由此这个区间的同学在复试全程中的变现如何直接决定着最后的成败。所以有志报考清华的13年考生务必在初试上下足功夫,初试分数够高你就越安全。

(一) 关于笔试
真心觉得清华笔试重复率特别高,并非传闻中的那么恐怖。只要你精心准备,好好看看历年的真题,你就一定不会后悔。今年笔试题中的名词解释除了西南联合大学、六礼、六经、贞观之治、新文化运动这五个以前没涉及外,其余10个在10年和11年笔试真题上都已经考过。这里给我们一个启示,重复率这么高,清华这是为哪般?我揣摩有两种可能:1.反正这些题目又没有标准答案,不在乎重复率有多高,关键在于大家会怎样阐述。这好比是命题作文,同样的题目,有的人写得妙笔生花,有的却写得辞不达意。另外,除了重复率较高的名词解释,还有40分的开放式作文呢。一个人文采如何,在要求800字以上的作文当中可管窥全豹。这样也可拉开区分度吧。2.清华也许并不在乎笔试表现,关键是你面试时的表现,从2011年复试完三天拟录取名单高效率的情况来看,200份的卷子估计老师都没怎么细看。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揣测,未必是事实。谁让清华法硕复试一直都那么神秘呢。不管是什么情况,我觉得作为有志梦圆清华园的人唯有对自己高要求,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无愧于心。有个应对笔试很不错的方法,在此向大家披露。就是把历年名词解释输入百度百科,查看底下的相关词条,你会发现某一年的名词解释往往和另外一年的名词解释处于相关词条收录范围。把它们相关的相关的相关收录下来,就是一部对付清华笔试无往而不利的武林秘籍了。

清华的面试有多重要,我就不过多强调了。就我个人两年面试经历来说,运气成分太大了。分组不一样,主考官风格不一样,又或许你嘴里突然冒出的某一个关键词不一样,就都有可能导致你最终结果的好坏。整个面试过程天马行空、极为灵活,第一年因为擦线进入复试,面试得也不甚理想,所以不提也罢。今年的面试全程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老师问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在我的面试准备当中,老师们被我逗笑很多次,笑过之后我也就放得比较开,全程气氛很融洽,聊的时间达20分钟,以致后来老师在口语上对我手下留情问得很简单。

现在总结我的面试经验如下:

1.因势利导,引诱老师问到你最擅长的东西

最擅长的东西你表现得会十分从容,可以让你在主考官面前眼前一亮。在今年我就被问到我最喜欢最拿手的金庸武侠,当时我跟老师你来我往侃金庸武侠,大有华山论剑之势。大牛冯象(精通十几国外语)还幽默的反问我,问乔峰算不算是宋朝最大的黑社会老大。旁边的老师被逗得捧腹大笑,感觉老师们都太可爱了。

2.引经据典,充分展现自身综合实力

老师知道来自重庆后,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对重庆市委书记“不厚”被免职一事有何看法,我开口回答的是《吴越春秋》里伍子胥说的一句话,“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这句话老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让我解释一下。听到老师居然这么说,我心底暗自高兴,然后就说了一堆,接着就我关注的中央组织部在新华社以往发的新闻的特点聊了对这件事态背后的一些看法。老师们听后频频点头,估计还比较满意我对时事的评论吧。

3.风趣幽默,制造良好面试氛围

没有人会讨厌风趣幽默的人,纵然笑点很高的清华大牛也不例外。当谈到到温总理两会答记者问时,温总理对外国记者说中国人民有能力实现普选,只是时间问题。老师问你相信温总理的所说的吗?我有些孩子气的答道:“不敢苟同。”老师们听后笑成一片,我也被带动得笑了起来。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下,何愁面试考官不赏识你呢?

4.欲擒故纵,学会逆向思维答问题

有的问题真的不会,你就可以委婉的说不会。本来我英语口语问题已经问完了,按理就应该结束离开的。可是主考官好像跟我聊得意犹未尽,又用中文给我加试了一题 ,问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西方的法律体系有何区别?我当时忘了法理学中怎么具体阐述了,一时情急答道,“老师,我现在的法律理论还不扎实,对于这个宏观的问题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学生不敢妄加断言,所以想请教老师您,听听老师您的高见?”旁边老师听后笑呵呵的说,“你怎么面试起主考官来了?”当然老师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最后我的面试就在这样一个反问句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