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考研路并不是那么轻松,经历过人生谷底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现在大局已定,现在马上19考研开始了,作为过来学长,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给你们一些建议,不想你们走弯路,所以写点东西吧。

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对数学考试的认识,因为这一年数学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的科目,记得当初我最开始复习时数学底子非常差,在沪江的一次模考中都没有及格,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对数学很没有信心的,后来是听了杨超老师的课,开始并没有太大感觉,有时觉得杨超老师讲得有点难(因为沪江的数学主讲是杨超老师)

可等我连续听了杨超老师快一个月的课后渐渐感觉跟上节奏,而且觉得他讲得越来越有意思,在这期间我也尝试听过其他老师的课,说心里话我个人感觉杨超老师讲的干货是最多的,并且是最实用的,特别是对付考试很有帮助,这些感触只有当我走进考场拿到试卷时才真心体会到(这只代表我个人观点)。

数学复习是体力活:最后的成绩是你复习的覆盖面和熟练度的增函数

一般情况先准备几本基础教材:同济两本高数和线代;浙大的概统。这三本教材非常经典,许多概念原理解释得相当透彻。如果彻底搞懂,例题习题基本做完,基础就算打得很牢了。但是我个人觉得那三本书加起来东西有点多,一般很难看完,我当时没有坚持看完,后来就开始买市面上一些考研辅导书做,发现自己很多都不会,那段时间我还是坚持以听课为主,把老师讲的内容搞懂为主,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暑假.

那个时候我参加了沪江的暑假集训营,这让我有机会跟杨超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记得他当时给了份模拟题我们做,我当时做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后来找到杨老师他给我的建议是让我把三大计算巩固扎实,然后再去学知识点做真题,老实说那个时候我已经有点落后了,好在我从开始就准备了线代和概率才可以让我我后来复习高数的时间占用比较多的时间。那段时间我主要看杨超老师划出的课本上必做的题,有一点要提醒一下,课后习题中有不少证明题已经是考研数学中的结论,或是基础题型,很重要。

其实以上我那段复习是复习前期做的事情(但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我已经走了弯路了),重点是知识点要看全面。主要是到了后期我真的感觉我每天都收获很多让我根绝有种厚积薄发的感觉才让我的数学慢慢实例变强,在这里我真心建议正宗的考研辅导书还是需要的:在书写方面杨超老师复习全书或别的老师(只要适合你)的复习指南。看这种书,就是要掌握考研题型,将初级的基础知识升华到考研的层次上来。等到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状态.

上辅导班的,重要的是记笔记。笔记记下来,就不需要辅导书了。负责任的老师会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技巧,题型统统融会在课堂内容中,他们备课时也是博采各家之长的。所以说笔记记下来就要不断地看,例题要不断地做,真正把笔记吃透了,别浪费了RMB和时间。不上辅导班的也要记笔记,记住:最后能在考试前能救命拿分的是你自己记的笔记。

其实,你还需要一本真题集。先说说真题的意义。每年一二三四试卷中有许多题目相同,或是近似,这已不是秘密;如果你翻翻往年试卷,同一题型的重复也是数不胜数,有的还是原题照搬,当然中间隔了八九年了;还有的就是理工类经济类间试题的重复,近似,这也应该引起注意。我的看法是,数学题型是有限的,而历年考题就是最好的体现,尤其应该看那些按章节分类的真题集。考数一数二的应该做做数三数四的题目,翻过来也一样。我今年做的是杨超的最近十年真题集,性价比极高。市面上真题解析太多了,至于谁写得好,我看都没有太大区别,有的书搞得花里胡哨,我看得很烦,还是印得干净点好。做真题重要的是自己对真题的把握与体会。

还有习题集,我觉得做好了课本上的题目和真题,其他的就不太需要了。需要的是不断巩固基本知识点,和已经见过的题型,而不是去见更多的罕见的题目。我在复习中期做的事情就是反复看笔记,做例题,做真题,总结一些小规律,写下一点小心得。笔记给我翻得纸都掉了(呵呵,其实是本子质量问题),真题做了两到三遍,冲刺时又看了一遍。

 

到冲刺了!这时候就是回到课本,笔记,真题。中期都已经看过了,做过了,现在还会么?一道做过的题隔几个月,两分钟内你能想起来怎么做么?你能找出思路么?如果中期这些工作做得不够,现在不久还来得及。

我上辅导班,最后有三次冲刺摸考。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千万要认真参加。最后的成绩很能反映水平。如果你是自己买卷子做的,也请当做是实战演习。平时做卷子你可以很轻松,但最后一次你是在一种非常环境中进行的。心理素质不强的需要在这方面好好训练。很多人都是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了,结果最后一仗没打好,或是没达到预期水平。

最后再说几句。网上有很多资源,各种各样的笔记,课件,试卷等等。我上网时就喜欢下,下到硬盘又不看。纯粹是心理安慰。其实这些东西作用有限,只要(课本+笔记+真题)这些就足够了,多看几道真题也好。

好了,就这么多,希望对各位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