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暨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
  本课程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史前考古、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考古学基本理论、博物馆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考古学成果,并能运用考古学理论对考古遗存进行分析。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古学(约90%)
  博物馆学(约1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四)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五)论述题:共4题,选答其中2题,每题40分,共80分。

  Ⅳ.试题示例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 )中;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考古学中所说的夏文化即夏族人在夏王朝时期所创造的文化,河南偃师( )遗址,当为夏朝的都城所在。
  2. 20世纪60年代,以宾佛德(L.R.Binford)和克拉克(David Clarke)为代表的( )学派,主张考古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文化过程"的科学,其终极目标是探索"文化动力学"的规律。
  3. 美国学者分析世界不同地区妇女胎盘细胞中线粒体DNA后提出,所有现代人种都可最终追溯到大约距今20万年左右生活在( )洲的一位妇女。
  4. 由外国人出资,但由中国学者自行主持的首次考古发掘,是( )于1926年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
  5. 考古植物学研究植物遗存的手段有:( )分析法、浮选法、植物硅酸体分析法、碳-13测定法等。
  6. 中国古代城市大多设置有城墙,城墙外轮廓多数是( )形。
  7. 南朝砖墓的墓室内壁多有装饰,其主要内容是:花草纹、金钱纹、四神、"( )和荣启期",以及羽人、狮子、莲花和忍冬纹等。
  8.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 )秦简"中,有2件木椟,乃士卒黑夫和惊写的家书。这是我国出土最早的两封家信实物。
  9. 封泥也称泥封,是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春秋时出现,至( )代以后消失。
  10. 董作宾受"大龟四版"出土的启发,写就了甲骨文分期的著名论文,标题是(《 》)。
  (以下略)
  二、判断题:请对题意的表述作出判断,认为正确的在【 】中写√,认为错误的写×;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苏秉琦先生的《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乃利用地层学的证据,纠正安特生的"齐家文化早于仰韶文化"的错误。
  【 】2、查尔斯.赖尔在1830-1833年首次发表他的名著(《地质学原理》),从而树立了地球史的"均变论"。
  【 】3、瑞典地理学家蒙特柳斯,曾与中国学术团体共同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任瑞方团长,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考察。
  【 】4、早在20世纪50年代,王国维就提出编纂《甲骨文合集》,经过众学者的多年的努力,十三册巨著在1984年已经出齐。
  【 】5、考古学者在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遗址发掘了召公太保奭(或其长子)的墓葬和车马坑。
  【 】6、汉代出现了家族墓地,并在墓葬中随葬"买地券"以明确其墓地所有权。
  【 】7、汉代的南方,多筑简易的蓄水灌溉设施。陕西和四川,均发现有陂塘模型,是为物证。
  【 】8、我国都城规划中的南北向中轴线出现在汉代。
  【 】9、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对隋唐长安城的建设具有直接影响。
  【 】10、"明器"又称"冥器"或"盟器"。
  三.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 古物学
  2. 考古学年代学中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3. 龙山文化
  4. 毛公鼎
  5. 大明宫遗址
  6. 唐代金银器
  7. 耀州窑
  8. 满城汉墓
  四.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 略述殷墟"妇好墓"的资料要点
  2. 略述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西周墓葬群的发现与发掘收获
  3. 略述两汉中原北方砖室墓形制和结构的变化序列
  4. 简述龙门石窟
  5. 唐昭陵
  五. 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40分,共80分。
  1.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已进入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录,请结合新、老资料,阐述良渚文化的主要研究成果。
  2. 阐述东周列国都城的布局和设施方面的发现和研究的主要成果。
  3. 谈谈汉长安城的布局和主要考古发现。
  4. 阐述你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