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多选天天练12—马政经第五期

作者:maruya 来源:沪江考研论坛 时间:2008-10-23 22:43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

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要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方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2.生产资本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区别在于: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周转速度不同
C.价值补偿方式不同
D.物质更新的方式不同

3.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B.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4.资本所有者总是想方设法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是因为这样可以: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约预付资本的数量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5.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具有以下特点:
A.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B.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C.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流通
D.不仅包括价值补偿,而且包括实物补偿

6.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社会生产分为第I部类和第II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7.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它们是:
A.由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由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8.当社会需求过旺,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有
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B.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C.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
D.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9.二战后,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有:
A.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相对削弱,按产业标准划分的分工格局突现出来
C.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日益细化
D.分工性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合理的分工,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0.资本家阶级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投入生产。为了实现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折旧费用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银行贷款

参与论坛答题请进入>>>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