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48)

作者: 来源:恩波教育 时间:2009-01-21 14:47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考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阶段的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在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考点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但两个革命、两个阶段的转变不是无条件的,必须有相应的各方面条件。

1) 物质基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的初步发展,这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条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3) 政治条件: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二是各级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这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4) 国际因素
: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的迅速恢复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等等,都成为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有利国际条件。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