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已开始 不少学生举棋不定

作者:文汇报 来源: 时间:2008-10-15 13:25
10日开始的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陷入一种微妙的尴尬局面:考研从去年开始首次出现降温迹象,有专家分析,降温今年还会继续,这把许多大四学生弄得举棋不定。一些研究生导师也坦言,由于学生选择的盲目性,研究生生源质量在下降,面对考研趋冷的环境,学生更应该理性分析。

考研--功利性跳板?

"有个学医科的同学上个月来找我,说想读我的研究生,可他却对社会学没什么兴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最终"劝退"了这名学生,"我非常严肃地劝导他,社会学更多的是研究抽象理论,而医药学科则注重应用试验,两者间专业跨度相当大,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

于海告诉记者,现在研究生的身份被加上了太多学术以外的东西。不少学生把考上研究生作为一个跳板,比如解决户口问题、满足部分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学历要求等等。

不少教授告诉记者,读研最需要的,是对学科真正的兴趣和做学问的热情,这是他们考察学生最重要的标尺。而对考研学生的调查却发现,只有10%左右的学生把今后从事学术研究作为考研目的,80%的学生只是希望通过考研提高学历层次,缓冲就业压力,考研的非理性色彩十分浓郁。

考研--就业压力的"挡板"?

在松江读大四的小季,这两天突然说要报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我还是适合做一个学生,先待在学校里‘缓冲'3年再说吧......"像小季这样对离开校园的生活感到迷茫,担心自己无法承受就业压力,因而抱着"缓期执行"想法考研的应届大学生开始多了起来。

对此,老师们大都不赞成。一位硕士生导师说:"读研3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时间成本,你可能会失去许多和社会接触、锻炼的机会。能够做好足够准备担负起这样的‘代价',抛开把读研当作‘挡板'的想法,这样的人才真正适合攻读研究生。"

在给一些人"泼冷水"的同时,导师们也建议:"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既然看到了自己在适应社会方面有不足,不如趁早去习惯起来,勇敢面对适应社会的"阵痛期"。而对于其中部分确实希望接受进一步教育的人,专家认为,不妨在就业一段时间后再考虑重回校园,那时,也许他们会更清楚到底要不要读研。

考研--先要准确定位

"读不读研,学生必须从个人发展角度清晰定位。"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范玉吉教授认为,如果在本科期间读的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继续读研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但对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数理化、计算机之类研究性较强的学科,他很希望同学继续深造。

导师在收"徒弟"时,更看重他的哪些素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教授认为,研究生要有"灵气",即悟性比较好,不死读书。他表示,这样的学生即使在起步阶段有些知识掌握得不好,只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还是能挖掘出相当大的潜力。

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认为,在别人看来合适的考研者,在自身并不一定合适,同样,在别人看来很不合适的考研者,在自身却可能合适,因为每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职业发展理想不同。只有事先进行了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对整个研究生学习进行长远规划。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