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77天

作者:芦欣 来源:新浪博客 时间:2013-10-03 17:30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本章重难知识点点拨

1.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单选、多选、分析)★
(1)法律的一般含义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三,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①法律制定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②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③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④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单选、多选)
(1)自由平等观念
①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2)公平正义观念
①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②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3)权利义务观念
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3.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单选、多选)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4.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单选、多选)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①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②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最后,证据要具有关联性。③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④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①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②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第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本章典型例题
1.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与依法治国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多选)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更是体现出了广泛的人民性和鲜明的科学性。
B.依法治国,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C.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的有序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D.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的一般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含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解题分析】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依法治国的含义,可以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必然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鲜明的科学性。
A选项涉及到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法律的一般含义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B选项涉及到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C选项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D选项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对依法治国含义的深层次理解。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联系选项,得出正确答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依法治国涉及到各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才能领会其含义。法律所体现出来的阶级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中有了更明确的表现,即广泛的人民性和鲜明的科学性。同时,各项法律制度构成一个彼此关联的科学体系,即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法律体系的落实需要各项法律的运行。最后依法治国作为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可以得出法治与法制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后者则是一种社会制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内容有( )(多选)
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C.公平正义观念 D.权利义务观念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
【解题分析】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包括: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首先,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要做到两点: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平正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这里所说的执法是指广义上的执法。执法公正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合法合理原则;二是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三是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序不公正往往会导致实体不公正。以诉讼为例,不公正的审判程序容易导致不公正的审判结果。因此,我们特别要增强程序公正观念,重视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
权利义务观念: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性质:
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后一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通常被称为默示的或推定的权利和义务。
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
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联系选项,深入分析:选项A与选项B都属于自由平等观念。是对自由平等观念的深入分析和理解。选项C与选项D均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因此,结合上述知识点详解,可以得出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知识点回顾,直接找出正确选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落实依法治国至关重要的一步。广大人民群众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把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制度化、法制化,才能使人民民主具有现实性和不可违抗的力量。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就要树立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和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自由平等观念又集中表现为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树立公平正义观念也分为两种: 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而权利义务观念则要求人们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因此,可以得出,选项ABCD是正确答案。

3.相对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 )(多选)
A. 政治安全 B. 国防安全
C. 经济安全 D. 社会公共安全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新的国家安全观。
【解题分析】
从基本概念出发,逐一分析: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全,即主权独立、领安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联系选项,得出正确答案:通过上述的概念辨析,可以得出四个选项均是新的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4.加快依法治国进程,需要公民增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而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在其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有( )(多选)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理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解题分析】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道德、经济或政治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上述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涵盖了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和讲法理四个方面。
A选项讲法律,是法律思维方式的第一个特征。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B选项讲证据,是法律思维方式的第二个特征。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最后,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选项C讲程序,是法律思维方式的第三个特征。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选项D讲法理,是法律思维方式的最后一个特征。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本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本章测试题
1.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便产生了国家,相应地也产生了法。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
A.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C.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D.法是不受历史、传统、宗教等影响的社会规范
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单选)
A.具有强制力,违背其的后果是一定会受到制裁
B.有专门的法院、监狱等法制机构作为其实施的保障
C.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D.其它社会规范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单选)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党的领导 D.人民当家作主
4.马克思说:“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这句话表明( )(多选)
A. 自由并不是无限度的
B. 对自由不应施加约束
C. 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
D. 对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是保障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
5.下列选项中,正确阐述了法律权利特点的是( )(多选)
A. 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B. 权利的行使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C. 是保障权利人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
D. 与义务相关联,不能孤立存在
6.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不包括( )(单选)
A. 政治稳定 B. 生态安全
C. 主权独立 D. 领土安全
7.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对这一义务有所规定的法律规范包括( )(多选)
A.《宪法》 B.《国防法》
C.《兵役法》 D.《反分裂国家法》
8.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包括( )(多选)
A. 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B. 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C. 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D. 理由必须是有利的
9.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 )(多选)
A.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B.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
C. 公众的法律实践
D. 公民的法律意识
1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单选)
A. 法律的国家强制性
B. 法律的国家意志性
C. 法律的规范性
D.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二)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1.【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据此可知,选项ABC为正确答案。选项D错误,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此外,法律还要受历史、传统、宗教等社会规范的影响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2.【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它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3.【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人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当前,我国人民是由不同的阶层组成的,而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只能是一盘散沙,意志分散,民族缺乏凝聚力。因此,人民民主只能通过党的领导、党的示范,才能很好地运行。脱离、削弱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4.【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虽然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与取消。为了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法律一般都要给当事人的自由确定合理的界限,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这些合理的界限和约束是让人们更好地享有和行使权利的必要条件。因此,选项B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D。
5.【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权利。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首先,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其次,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应当在法定界限内进行。两者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6.【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和政治稳定等。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新的国家安全观也应运而生,不仅包括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还包括科技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生态安全属于新的国家安全观的内容。选项A、C、D均为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
7.【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的相关法律。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的武装力量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主要力量。公民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武装力量存在和发展的人员保证。《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都重申了公民的这一基本义务。《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了台湾问题的性质、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制止“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等内容。其中对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义务并未涉及。因此,选项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8.【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思维对理由的特殊要求。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就此而论,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与其说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做出结论的法律理由——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而作为法律思维所要求的理由,不一定必然是有利的,比如说对于证实某人有犯罪行为的理由,对这个人来说,就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选项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9.【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权威的树立。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因此选项C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
10.【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选项A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是指法律不但有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选项B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指的是,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即法律所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选项C法律的规范性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基本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