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刘松柏:新MBA的棘手问题来自内部

作者: 来源: 时间:2008-08-17 13:37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2009年考研大纲汇总>>>

PK台:考研or工作>>>

   刘松柏面容平和,语速缓慢,因为胃病的缘故,聊天中间需要不时吃两块饼干。刚从医院回来的他显得有些疲惫。与大陆高校的很多院长一样,刘松柏的本科、硕士毕业于现任职的本校,读博士学位则去了海外。他的德语和英语都很好,但刘松柏似乎从来没想过在国外找份工作不回来了。

  教学硬件成了大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去年获得申办MBA项目审批通过时,距离春季班招生只有一个月时间了,离秋季班也只有三个月。但经管学院在MBA项目上的招生竟然很不错,春季班全部是在职的学生,有40人;9月份就要入学的秋季班,一半在职学习,一半全日制,一共有180个学生。刘松柏说:“我们一开始把最大注意力都放在了招生上,那时候压力非常大。100多所学校竞争,教育部和教育指导委员会都说,你们能招到生源吗?于是我开始就想第一步先把量搞上来,只要能够招满,这样就有一定影响力了。”

  但刚申请通过MBA项目时,刘松柏最棘手的并不是招生,而是大学内部体制的协调问题。大学在处理职业硕士项目的时候,会有三种规划方式。有些大学会把比较成熟的MBA、EMBA项目放在经管学院下,完全由经管学院独立运营。还有一种把MBA、MPA、工程硕士等职业专业硕士单独成立一个学院运营。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科交叉,管理权限也交织在一起,经常谁也指挥不动谁。对于只申请下来MBA项目,而没有EMBA项目的高校来说,会把MBA项目放在校长那里,整合全校力量发展这个项目。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出了问题没有主要责任人,而项目盈利也没有接收学院。这种产权不清的模式一般很难做好。北师大MBA中心没有独立的行政级别,从行政管理来看,属于大学的研究生院,但MBA中心也受经管学院指挥。所以北师大的MBA中心的一个潜在风险是有两个上级单位,而中心本身没有财权,中心主任也没有编制。对此刘松柏表示:“学院有一个主管院长统一的管理中心,而且项目盈利的话属于学院而不是中心。在人员招聘上是中心提出方案由学院来批,大学不干预。中心只是在学籍和行政上受研究生院管理。”而相比之下,北师大的教育硕士项目涉及各个学院,虽然设置了一个中心,但管理人员跨学院抽调,所以始终做得不是很好。

  “对于名校来讲,它不像一般学校,好不容易有了MBA项目,学校重视程度很高。”刘松柏说,“我们现在最棘手的是,大学会给一定支持,但从资金等各方面来说,学院如果能申请下来就自己去办,大学不会给太多支持。大学能给的,多是政策上的支持。对于我们来说,硬件条件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没有教室和MBA中心专门的大楼,我们曾考虑自己找钱,和法学院的法律硕士一起盖我们自己的教学楼,但学校不批地。学校可能有学校的考虑,大概会把专业硕士集中起来修建教学楼。”

  师资转型建设任重道远

  除了大学的支持力度之外,刘松柏认为,办好MBA项目另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北师大申请MBA项目申请了10年,教育部第一次允许师范类院校办MBA。虽然项目上马比较仓促,但对于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来说,迅速组织师资团队却显得游刃有余。刘松柏说:“因为做工商管理硕士有十几年的历史,所以课程师资有基础。这些年的申请对师资培养方案也有细致的准备。在师资组合上,专业课用学院和大学的力量,涉及到专业的实务型课程,从长期与学院合作的公司和协会中请教师。”

  让刘松柏有信心的一点还在于,MBA中心的组成教师全部为博士,而且基本上所有老师都有短期或长期的海外进修经历,还有一些拿到了海外的硕士、博士学位。刘松柏介绍说:“我们的老师有很多之前已经在清华、北大、人大兼职MBA的教学,给他们的MBA学生上课。而且还有不少在公司、会计事务所、与国家政策机构密切相关的银行系统、证券机构从事项目研究。而且20年来学院开办各种研究生班、普通硕士班,已经筛选出来一批学生比较认可的固定的教师队伍。”

  但这些只是个基础,并不天然地成为办好MBA项目的理由。刘松柏表示,MBA对师资的要求,与普通硕士还是有区别的。现在老师的质量很好,学生也欢迎,但是否适合MBA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MBA学员,还是需要进一步去做的。第一步做好招生之后,刘松柏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师资队伍的转型,把普通硕士教育的师资队伍,转变为适合MBA教育的教授团队。刘松柏有一个送MBA教师到国外学习的计划,但能否实施,还需要看学校的批复情况。刘松柏说:“各学校MBA师资多数是从理论研究转过来的,教师自己并没有完成从纯理论到结合实践的转变。在自己没有成形的师资队伍的情况下,还需要从企业中聘请老师。但对于从名校请大牌教授,我们却会谨慎考虑,一定要有一个系统的东西。请一个大牌教授来,是否对学生就业一定有帮助?我认为单纯追求大牌教授,不适合培养目标。”

  不能放弃理论迎合学生

  每个学院都会很重视学生录取的把关工作,在学生入口上控制质量。虽然是第一年开办MBA教育,但北师大的学生录取率还是能达到3到4个报考学生中挑选一个。当然这些学生不全是第一志愿,其中也有调剂生。刘松柏说:“这与国家的考试制度有关,现在的方式就是鼓励所有考生都报清华北大,然后再选下面的学校。”在MBA热了近10年之后,招生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在近似饱和的市场中新开MBA项目,是否还有机会?刘松柏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刘松柏表示,中国企业那么多,发展也越来越好,肯定需要职业经理人。但关键是学院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和普通硕士差不多,只学了点理论方法,什么都做不了,光想着毕业后工资翻倍,这种毕业生企业是不需要的。现在的饱和是因为学院招生的生源素质比较低,学生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职本来就很忙,学习也不上心,甚至上课都不常来,只是混个文凭。

  在发现其他学院MBA教育的漏洞中,刘松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刘松柏说:“从现在国家发展的情况来看,企业确实需要懂专业技能的、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管理者。但对于像美国这样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对于特别专业的一面,相对需求就小一点,他们要求人的能力非常广泛。但现在中国不是这样的。北师大普及向专业化发展的教育,不仅MBA,其他硕士、博士学位都是这样定位,从实践来看也比较成功。虽然各个学校都说培养既重视理论同时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但大学还是重视理论。但也不能放弃理论完全迎合学生,如果需要什么教什么,学生在工作中发展的后劲就差了。”

  刘松柏把自己对MBA教育的理解,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北师大增加了一些特色课程,分为工商管理、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咨询三个方向。把管理咨询作为一个方向,北师大还是第一家。刘松柏说:“很多学校不愿意做这个,因为管理咨询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学生和项目评比机构都希望毕业后两三年收入翻倍多少,马上就要成大老板。但管理咨询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是短平快,是长线的,越老越值钱,但国家很需要。”刘松柏把多年的社会资源积累,都用在了办MBA项目上。他还准备了一个与IBM合作的服务管理方向,准备尽快启动。

  为了提高发展MBA项目的速度,刘松柏有时会运用点办学的技巧。现在北师大有全日制和在职两种方式,而开办国际班还需要再报教育部审批,为了增加学生国际化的体验,刘松柏开办了一个国际合作班。学生可以在德国两到三年,周一到周五在德国工作,周末集中起来学习,有些像国内的在职学习。刘松柏说:“不是期望学生在国外学多少课程,拿什么证书,而是在国外工作几年,只是跟着做也能对那个行业很熟悉,边干边学,培养成实务型人才。”

  刘松柏,出生于1954年12月,198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本校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经济与工商管理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84年起任教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997年起任副院长,2007年任北师大MBA教育中心主任。其间任奥地利维也纳经济与工商管理大学讲师、德国Otto-Von-Guericke马格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美国Tiffin大学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