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浅析医学类考研的六大思路

作者: 来源:跨考教育 时间:2010-06-13 00:00

(注: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沪江考研官方观点)

众所周知,医学类研究生的专业划分和本科生时的专业有很大的区别,最关键的是研究生专业的研究方向分得更细。那么如何在名目众多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成了考研人头疼的问题。这时候一定要多看、多想、多打听。多看,就是要多多浏览相关的书籍、论文、网站;多想,就是要多去想想自己的特点,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多打听,就是多和学科前辈交流,多听听过来人的建议。

下面我们邀请“过来人”跟大家谈谈医学专业考研和就业的实际情况。

采访对象:老常,1991年毕业于武汉某医科大学,随后进入四川一家医院工作,工作3年后考入武汉某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现在上海某大型医院任职。入行年限:19年;工作经验:16年

中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年热过一年,报名人数也逐年攀升,尤其是医学专业,因为其专业的特点,使得每年医学类考研报名爆满,据统计,2008年全国研究生报考十大热门专业,就包括外科学和内科学。我是1994年考研的,到现在已经近20年了,年底将至,新一轮考研浪潮又汹涌而来,这里我想以一个过来人角度,和大家聊一聊医学类考研的相关专业选择和未来就业情况。

A. 外科

外科是很多医学学生特别是男生的首选,做大手术不仅具有挑战性,还有强烈的成就感。

但是我建议有志于外科的同学最好不要应届毕业就报考外科研究生,特别不要一口气读到博士甚至是博士后。因为外科手术操作是一个需要“传帮带”的过程,手术刀的“刀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锤炼,看再多的书做再多的研究也只是增加理论水平多发几篇文章而已。争取更多的上台机会,在独立主刀手术之前得到更多前辈的指点是必不可少的。而研究生培养阶段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继续理论教育和毕业课题研究(比如动物实验),并不是每天泡在临床,而等你硕士博士毕业,前辈们谁又愿意经常去“指点”你呢?除非你是留在大医院做开拓性工作,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医学更讲究的是规范操作,那是真正无数鲜血凝成的经验,这可不象编程,错了可以重来。

我的一个朋友宋凯,在很多人眼里可以算是一个幸运儿,从临床医学本科一毕业就读了胸心外科硕士博士又一鼓作气拿下了博士后,文章也发了一大堆,有两篇还是SCI收录。毕业时江苏某大医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将其招至麾下,谁知宋凯经过这么多年研究,成了“科研型人才”,临床功底实在差强人意,可是医院毕竟不是科研院所,能不能给患者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经历了两次医疗投诉后,宋凯“自觉地”辞职离开医院去了一家科研单位做研究员,这又成了他的不幸。其实如果他先在临床干上三年,积累了相当的临床经验,也许最后就是一位既懂临床又搞科研的复合型人材。

另外,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做外科医生,比如过于内向,做事拖拉和性情犹豫者最好不要选择外科。这里有一个例子,张强是性情比较腼腆有些内向的男孩,他父亲是省卫生厅的一位领导,张强从省医科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留在省人民医院还进了“打破头”的骨科,三年后又上了在职研究生,这些都让大学同学羡慕不已。可张强自己却痛苦不堪。骨科需要雷厉风行甚至有点大刀阔斧的作风,可他做事总是犹豫不绝,就连普通骨折病人体内一块小骨片的摆放位置,也要思忖良久,总怕预后不好。以前当住院医生跟在教授后面拉拉钩缝缝皮还不觉得,现在研究生毕业独当一面问题就来了。别人一个小时的手术他都要拖到三个小时,搞得手术室的护士都不愿和他搭台。要知道性情这个东西有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如果美国的教授发现你不适合做外科医生时,他们会建议你改行做别的,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你负责,也许你在其他领域会另有作为。可是在中国,即使你自己觉得自己都不适合做医生时,也很少有人会因此而劝你放弃。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哪怕你已经有了医学院文凭。

沪江考研持续更新中:考研热门专业全解析

 

 

2011考研新手必读:玩转沪江考研全攻略>>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榜

    沪江考研微信 沪江考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