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席倩的学生生涯都可以算得上完美无缺:这个圆圆脸的可爱女孩2001年毕业于广州市铁一中,当年获得广东省物理单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毕业后,四所著名大学都为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席倩选择了世界顶尖学府、爱因斯坦生前任教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铁一中到北大再到普林斯顿,席倩一路走得自然而从容。当被问及“成功经验”的时候,她的回答非常朴实:“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如果知道自己有这种能力,我就愿意努力。”

2001年广东省高考前,铁一中高三女生席倩在报志愿的时候举棋不定。她的梦想是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系,但摆在眼前的种种现实又让她不得不再三思索。“不太敢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那两年处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阶段,2000年是只算语数英三科分数,我那年第一次加上了X,还有大综合,大家对这种算分方法心里都没有数。还有一点就是高考前模拟考的排名。只有一模是全市排名,而且也不是非常精确,对于高分考生而言,比较难准确估计自己在省里的排名。”

考上北大比拿状元高兴

席倩专门去查了头一年也就是2000年北大各系的录取分数,发现进计算机系的都是高分。在指导报考的小册子上,北大计算机系的平均分是898分,是所有院校所有系里最高的。“但是北大的招生老师鼓励我,我特别想试试看,就这么报了。当时我对自己考上北大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想着就算去不了计算机系去北大别的院系也挺好的。”

虽然考了物理单科状元,席倩却说自己最喜欢、学得最好的科目是数学。她形容说:“你知道,对于自己很拿手的科目,或者说很有信心的科目,总会有一种得心应手、考前跃跃欲试的感觉。我对数学一直有这种感觉,对物理嘛,大概高二、高三的时候渐渐也有这种感觉了。”

刚上高三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席倩的物理考了满分,她的妈妈当时很高兴,提到了状元的事情。“但是我反驳她了,我知道比我强的同学还有很多,反正以平常心去考就好了。我的目标就是上北大,考多少都没关系,能上北大就行,能上北大计算机系我最高兴,呵呵。”

事实上,席倩高三一年过得平稳而充实:全班同学为了一致的目标共同奋斗,爸爸妈妈精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她回忆,上考场的时候“感觉很好”:“只是心情有点激动,其他没什么。还记得进考场之前,家人和老师已经被隔离在校门外了。我们在七中教学楼下等着打铃、轻松地聊着天,大家都不觉得有多紧张。”

反而是出分的那天,席倩感到比高考还要紧张得多。那一年的高考改卷期间,各大报纸都出了参考答案,席倩的父母催她对对答案,她却没对:“与其对答案之后忐忑不安,还不如舒舒服服放完该放的假,反正志愿也报了考试也考了。”出分那天,席倩和妈妈在家打查分电话,爸爸在单位上网查。席倩自己先查到,特别高兴,放下电话就跳起来跟妈妈说:“我能上北大计算机系啦!”

不能靠状元吃一辈子

“物理单科状元的头衔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问。

席倩想了一想后回答:“没有特别的东西,我自己很高兴,因为这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而且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她看来,能考上800分的考生水平都差不多,谁是“状元”就看机遇了。“可能大部分状元都会说,没有预料到会成状元,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自己内心曾经有过一刹那的‘或许我也能当状元’的想法。”她坦言自己也有过那么“一刹那”,但“清醒过后一笑置之”。

知道自己的分数以后,席倩说自己“高兴了一会儿,就平静了,继续看电视”。但“状元”的头衔为她和她的家庭、学校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一时间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新闻媒体都来向她打听学习经验。席倩笑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是她被问到最多的。对此,席倩有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自己要适应。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